【記者林賢齊專題報導】搭乘高鐵震災專車沿路南下,會發現大地失去了妝點。佳冬鄉大同村的磚紅人行道、承載泛舟遊客的荖農溪,乃至茂林國家風景區的山水,都被「莫拉克」拿色筆著上沉重的土黃色。災民說,「土黃色浩劫」的畫面,每當大雨、聽聞颱風來襲,就在腦海重複播映,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忘卻。
受困高雄縣桃源鄉山地部落的一家人,進入安置中心後,壓抑不住的情緒,讓一家人淚水決堤,「相擁而泣」的畫面屢屢上演。記者發現,成員中唯獨國小一年級、面無表情的小女兒,顯得格外突兀。細問女孩的媽媽,她說,原本話就不多的女童,變得更沉默了。這家人最後投靠外地親友,在缺乏心理治療的情況下,女童的狀況令人擔憂。
類似的狀況很多,安置中心裡,有災民半夜驚醒、大哭,儘管宗教、教育、醫療、社工等團體陸續進駐,試圖讓「土黃色的記憶」填上其他顏色,但是,若缺乏持續性的追蹤、治療,重症者的心理令人憂心。
除了災民的情緒問題,記者實地走訪安置中心,收容少則三百人多則八百人的安置處所,很容易爆發傳染病的群聚感染,上周就有收容中心傳出「疥瘡」個案,所幸及時送醫隔離治療。如何控管、維持衛生,正考驗衛生機關、收容單位的智慧。
場景轉換到屏東縣的佳冬、林邊,居民的家園、蓮霧田、排水系統等,到處都是洪水帶來的淤泥,部分地區在淹水後的第九天,仍水深至腰部,伴隨大量魚屍,在烈日照射下,發出陣陣惡臭,儘管持續進行消毒,但清理戰線愈拖愈長,勢將成為災區防疫工作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