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不好,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文化界自不例外。
就以出版業來說,這幾個月來全台的書局、經銷商莫不叫苦連天,承受著績效直直落的壓力,最近甚至聽到有出版商開玩笑說:「為了軋票,要去賣血了!」
其實整體閱讀人口未必有太大的起伏,只是大環境困難,讓更多人透過低廉或免費的平台分享創作,讀者捨不得掏錢買書訂報的結果,造成了每下愈況的嚴峻情勢。
不過也有例外,由於這時候特別需要正面思考來鼓舞自己,所以勵志文章相當受歡迎,本來在忙碌社會裡,精神常感空虛鬱卒,翻翻如何把握現在、開創未來的好文章,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成長,也讓身體更健康。眼前的經濟低潮,不正提供這樣一個省思修過的大好機會?難怪這類作品供不應求。
其次有關理財、金融專業的文章也很搶手,大部分人看到投資的神奇力量莫不嚮往,於是積極尋求指導,希望藉由專家的帶領,盡快步入財富的堂奧,也讓致富的書籍本本熱賣。
另外也有人選擇娛樂、休閒性高的議題來調節緊張的情緒,達到精神上的歡樂與滿足,無怪乎影藝八卦或提供吃喝玩樂的資訊蔚為風潮。
也許你會說,上面說的這些文章都很膚淺,談的都是迎合大眾的技巧或是成功的捷徑,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像特效藥一樣,治標而不治本。相形之下,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用心閱讀的文字,就沒有那麼受歡迎了。
仔細想想,大家在外或在家裡忙了一整天,當然不想太耗費腦細胞,無怪乎能夠滿足中產階級口味和消費市場的,多半是那些通俗俏皮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