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們對八八水災的反應實在相當迅速,比起政府的牛步化與推諉責任,效率顯然好多了,不過,從新聞報導看到有些人捐出的物資,卻是過期很久甚至已發霉的食物,還有舊衣物中竟然有旗袍、棉襖等,讓拿到這些物資的災民情何以堪?
這真是為德不卒,美其名捐贈,實際上卻是清倉,還不如不捐,將心比心,不難明瞭災民的厭惡與憤恨;我實在很難以理解捐物資者的心態,更何況災民並非難民,他們也有尊嚴,不容被踐踏。
我服務的單位也經常收到過期,或即將到期的食品,同事若發現了只有處理掉,不敢發放,而舊衣物更是令人難過,有時會收到整袋發霉或未清洗的衣物,甚至鬆緊帶已經鬆掉的內衣褲,誰會要穿二手的貼身衣物?
另外,壞掉的玩具、如在泥淖中撿到的布偶等,就直接丟在門口,有些還用紙箱裝送來,我們不好意思當場打開檢查內容,所以,經常在幫人家做垃圾分類處理。
其實,八八水災嚴重受災地區,最欠缺的並不是民生物資,而是他們遭受親友生離死別、無端罹難的心理創傷最嚴重,亟須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或懂得安撫慰藉的專家,給他們心靈上的支持與安撫,讓他們不至於因變故,而精神受到嚴重創傷。
我們在動員人力、物力救災的同時,是否也要考慮接受援助的災民需求?是否應注意到輕重緩急,優先的是什麼、最必要的為何?
如果不做這樣的思考,一股勁兒的將物資送往災區,然而那些並非災民最迫切需要的,那麼捐贈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洪健胤(台中市/家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