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小小「麵龜族」嗎?
根據調查,孩子每天三分之二時間花在靜態的活動上─看電視、讀書、打電腦、上網或打電動、補習,「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己成現在孩子新寫照!如果發現孩子容易肥胖、體力差、視力差、動作發展差、人際技巧不佳、脾氣暴躁,小心他已成為小小「麵龜族」囉!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科醫師祝年豐、有氧舞蹈名師易天華、生活的藝術基金會指導師陳靜香,在教育開講Live節目中親身示範,提供最具體實地教學。
專家們指出,國小時期每天最少要有一小時的運動量,而且最好選擇全身性的活動,例如有氧運動能夠增進骨骼成長,打球、跳高、游泳等能夠幫助釋放荷爾蒙激素,讓孩子發育得更好。
但醫師不建議十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做過多重量訓練,例如舉重、啞鈴、伏地挺身等機械化運動,因為這會限制孩子的身高發展。另外,適度拉筋有助於孩子成長,但過度拉筋則會出現反效果。此外,好的運動要全身的肌肉都動到,而非只有一個角度的活動。
在擁擠的台灣,活動空間似乎不多,許多家長也認為家裡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小孩蹦蹦跳跳。其實即便在家裡畫格子玩跳房子,家裡也能成為很好的場所,全家可議定一個活動時間,一家人一起動一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獎勵孩子時,也可視小孩喜歡而送滑板、腳踏車、籃球等運動器材,鼓勵他們開心的玩。
生活不用太嚴肅,跟小孩玩在一起,不分彼此動起來,一同享受生活,更輕鬆也更快樂。鼓勵孩子運動,才能創造他主動尋求靜心思考的空間,讓讀書更有效率,也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動靜皆宜的歡樂成長。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作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