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吃臘八粥的時節,我總會預備各種作料,淘米煮粥。它提醒著我急景殘年,又是歲暮時分了。
家中老人拜佛,煮臘八粥是帶著虔敬之心來煮的。
佛陀世尊吃了這別人布施的粥,養活了他的軀體。因此,每年當我習慣性地煮這粥的時候,都有一種祥和的歡喜感覺。
還有什麼比這些豆類、乾果類、穀米類的物事更卑微、更尋常呢?它們不費幾個錢幣,在熙攘吵鬧的市場裡靜靜地被放在膠桶鐵桶或麻布袋裡。它哺育了人類,給予溫飽。紅豆、綠豆、白果仁、大米、糯米……。在沸水中翻騰著,陣陣水蒸汽冒出來,這就是人間煙火,養活了眾生。
我第一次吃臘八粥是小時候隨成人上廟時,在齋堂裡吃的。熱乎乎的米粥,有番薯、芋頭、豆類、麥芽等,給你多樣的味道感受。廟中的和尚穿著僧衣,神態優閒。廟廊那樸實的楠木,被香煙和燈火年年月月地薰著,薰出厚重的味道來。歲月風霜年年沉積,也沉積在楠木的輪痕裡。世俗眾生攜負著各種怨恨、失意、希望、祈求……,來到佛前,傾訴著,祈求著。人生的哀樂悲歡,隨著檀香嬝嬝的煙火,絲絲地附在香爐上。這些身穿華衣貴服的、或妻妾成群的、或家財萬貫的,或手握大權的凡夫俗子;或者是家境尋常的芸芸眾生,都來到佛前祈求。但是,看看那菩薩,一無所有,只是身披一幅單衣。
沒有其他比在廟裡吃臘八粥更令人感動。
青燈黃卷、古寺鐘聲,以及簡樸的粥。蘇東坡喜歡和充滿智慧的佛印和尚聊天、佛印吃臘八粥。滿腹經綸的弘一大師(李叔同)吃這粥。天潢貴胄清朝的順治皇帝出家五台山,也吃這素淡的粥。在身披一幅單衣卻祥和自在地微笑的佛旁,這一碗碗粥煥發著他們的思維、哲理,以及對人生和宇宙的審視、體會。
我也來煮臘八粥。番薯、麥芽、小米、黃豆……,在鍋裡翻滾著,冒出陣陣平凡的米糧香氣。人生所求其實需要多少?吃飽、穿暖、一床一舍,夠了。反璞歸真,上述四物齊全,再鑽營錙銖多求,都是額外的。能得到額外的收穫:賢妻、孩子、朋友、成就……,是上天的恩賜。能這麼想,心緒更祥和了。
粥快煮好了,這是大自然的賜予,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