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民間流行食補,但觀念多不正確,中醫師昨天呼籲,要重視夏、秋與冬、春藥膳分辨,以及健康與生病前後的區分,才能「補」得合適且健康。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師賴郁凱表示,四季節氣不同,夏季和初秋,台灣氣候逐漸由溼熱轉為乾熱,日間溫度多在攝氏三十度以上,稍微活動就易出汗喘氣,飲食除講求清涼,還須有滋潤功能,如此才能讓身體對氣候的調適更平順。
對於成年女性,促進造血、改善血液循環、幫助水分代謝是普遍的食補訴求,尤其是紅豆薏仁湯,為夏日最佳食材;紅豆含有蛋白質、鈣、磷、鐵、菸鹼酸,二者搭配可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
薏仁則可幫助消化、美白皮膚、幫助水分代謝,對於經前腰腳痠重、下腹悶痛、水腫、腹瀉的女性很有幫助,但烹調要注意紅豆、薏仁均不易煮開,洗淨後宜先泡透,並煮到紅豆脫殼出沙,薏仁脹大如翻花,湯汁粘稠,才有補血、活血、利水兼滋潤的效果。
若是成年男性及發育中青少年,粗重的勞動、運動傷害、久坐氣鬱,常導致胸悶、呼吸不暢、肢體痠痛等症狀,流傳久遠的藥膳「川七烏骨雞」,為這些族群理想的藥膳選擇。
這裡所選用的川七是五加科的田三七,民間藥房稱為「黑肉川七」,並非蔬菜中的「籐川七」,四川所產的田三七簡稱川七,川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在活血化瘀中兼有補益效果。
適合老年人最好的食補是稀粥,若在夏季加一些如牛奶、豆漿、大棗、白扁豆、百合、木耳、黑芝麻、核桃仁、枸杞、薏米仁、雞鴨肉或者綠豆、玉米粉等煮成大米粥食用,就成為老年人盛夏的高級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