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年總營收動輒數百億美元,如今引起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主權基金)的興趣。據英國《泰晤士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中國投資公司(中投)正計畫至少入股一家美電影製作公司;未來投資方向,可能擴大到南韓與日本媒體業。
經濟不景氣
票房總是旺
之所以選擇電影業,因為歷史經驗顯示,美國經濟不景氣時,多半也是好萊塢電影票房最旺的日子;像二○至三○年代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時即是如此,去年金融風暴重挫全球經濟,好萊塢電影年收入亦不減反增。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八年,日本遇上經濟泡沫破滅,但當時新力公司先是以三十四億美元收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引起美國市場譁然。由於投資電影公司獲利豐厚,新力集團再於二○○五年以近五十億美元收購好萊塢米高梅(MGM)影視公司。
雖然隨著DVD影片普及,使部分消費者上電影院的意願因此降低,但電影製片公司在發行DVD時,同時也創造出另一種形式的銷售利潤。
去年遇虧損
投資變多元
中投最近公布去年海外投資全球組合報酬率,結果為負百分之二點一,主要受金融海嘯衝擊,造成投資損失。為避免增加虧損,中投挑選海外標的愈加審慎,海外資產投資配置變得較多元,因此除了將出資最多二十億美元購買美國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外,也相中海外媒體產業的獲利機會。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指出,中投公司計畫以直接持有外國媒體公司股權方式,投資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目前中投已和兩個美國私募基金大舉洽談投資事誼,並接觸至少一家製作公司。
此外,中投的計畫還涵蓋一系列海外傳媒業,從韓國肥皂劇、日本娛樂節目,到好萊塢的熱門影片和動畫片。一旦談判完成,中國可望在這些產業中直接持有股份,擁有發言權。
走進美本土
不只買國債
媒體引述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教授劉笑盈評論說,做為國有獨資公司的中投,此次出手不僅有經濟利益的考量,也帶有傳播國家文化的目的。
另據《路透社》報導,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中投的行動,與前不久舉行的中美兩國「戰略及經濟對話」有一定關係,當時兩國同意協力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中方也希望對美國資本市場進行更安全的投資,而不僅停留在對美國債的收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