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挾帶驚人雨量,造成八八水災,更有不少鄉村被土石流淹沒,據目前統計,阿里山小火車崩斷兩百九十處,全部修復至少需要兩年,光是嘉義斷橋就超過二十座,前往阿里山(脈)、梅山等地的交通全中斷,高雄荖濃溪寶來等溫泉全毀,台東知本溫泉幾近全毀…。
此次受災慘重的地區,除了是農林漁牧作物的主要產地外,更有世界級的觀光景點,說來諷刺,去年馬政府大幅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人數上限後,阿里山的遊客人數激增,今年才過一半就已創下破百萬的紀錄,沒想到一個颱風卻迫使新紀錄中斷。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重要風景區,觀光業初步統計損失超過百億元,而且,如果加計風災新聞不斷在全球各大重要媒體播出,導致原本有興致來台觀光的旅客萌生退意,更別說災區全都停擺,短期間內無法接團,潛在損失更多。
就算將來災區重建完成,誰也不敢保證未來不會有更大、更強的颱風水患侵襲,畢竟颱風每年都會侵襲台灣,而且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全球各地氣候走上極端值,防洪防災工程該做到甚麼程度,才能保障不會受水患風災侵害,沒有人能打包票。
澎湖、綠島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風景名勝區,但受限於天候因素,每年能開放觀光的時間有限,是想要發展成為類似普吉島、峇厘島等觀光產業的先天障礙,台灣本島的未來,也有可能因為氣候型態的變異,衝擊觀光事業的發展。
也就是說,台灣每年有三個月是颱風季節,不利旅遊業發展,如果台灣要發展觀光產業,勢必得思考風景名勝除了風景、販售紀念品以外的出路,像是文化觀光、都市自由行、會議及展覽旅遊、短期遊學,不能將觀光產業全都壓在自然景觀的觀賞體驗上。
例如,近年位居來台觀光人數第二的香港,遊客所選擇的多半是都會區三天兩夜自由行,行程多半以都會文化體驗、品嘗知名餐飲與百貨購物為主,深入山林的行程較少;所以,如何在風景之外開出其他具吸引力的行程,關係台灣觀光產業能否茁壯、成熟。
羽軍(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