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執行「路平專案」,利用周末例假日進行道路銑鋪及養護,但同時有市民檢舉,樹穴暗藏坑人危機,經市議員調查發現,光是莊敬路就有兩百三十四個樹穴,其中九十一個與人行道高低落差過大。
所謂樹穴,是指道路或人行道種植行道樹的地方,挖成正方形埋土種樹,但樹穴與路面沒有齊平,形成類似人孔蓋的凸起或凹陷,前者影響汽機車通行,後者導致行人絆倒。
其實不僅是莊敬路,也不僅是台北市,全台各地都有類似問題,有的樹穴泥土未填實,又未施設環形護欄,行人容易踩空。
台北市政府的路平專案,應該不只是鋪平重要幹道而已,樹穴納入才能整體完成,但最重要的是,徹底改變不合時宜的「施工文化」,建立SOP,嚴格品管,以確保工程品質。
路面不平的原因很多,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工程施工,如管線地下化、老舊管線更新或整修等,導致申挖頻繁,但施工單位往往是草草回填路面。
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曾親身體驗,走高速公路和走環東快速道路差距滿大的,再比較市區道路就更差了,有些路段開起車來像「跳舞」,他因而強調,施工單位不能再抱著「差不多這樣就好了」心態。這就是「施工文化」問題,如果大家都是「差不多先生」,想要「路平」是緣木求魚。
前天台北捷運木柵內湖線,在停駛兩個上午檢修後,復駛不到四小時,又出現「誤警訊」,系統自動斷電,造成全線列車停駛。捷運頻頻出包,無論責任在外國公司或捷運局,都顯現趕工、測試不足的「施工文化」,唯有改善「差不多先生」心態,台北市甚至全台的道路才可能有「路平」的一天。
陳樹清(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