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界不斷舉辦援救八八水災活動,媒體報導某知名飯店為了響應救災,推出消費滿一千五百元,就替顧客捐出兩元的活動,隨即被網友罵到爆,指稱飯店太過小氣,還不如直接將一千五百元捐出去。
我相信這家飯店是好意,但誤用了公益行銷。公益行銷是近年來崛起的一種行銷方法,就是讓自己家販賣的商品連結公益活動,營造企業賺錢但也關心社會弱勢的形象,最常見的作法,就是類似這家飯店所推出的活動,消費者消費滿多少錢,企業就捐出多少錢,例如標榜公益的聯名卡,就承諾消費者每刷滿多少金額,就捐款給某單位一定比例的錢。
一般來說,這類「對捐」的公益行銷,多半出現在太平盛世,是以消費者花錢時順便做點公益的心態,推廣公益行銷,然而,這類活動不適用像八八水災這般巨大天災的非常時期,因為在非常時期,人會把消費者意識下壓,因為要苦災民所苦,對消費通常有一種道德罪惡感,因而公民意識抬頭,不是將打算消費的錢,或部分所得、儲蓄捐出,就是壓抑不必要的消費(如娛樂費用),而政府也會對這類捐款給與稅負減免,以使社會團結。
企業在非常時期想要贏得社會形象,多半會以員工捐出一日所得,或捐贈一大筆錢、災區有需求的產品賑災,就算要推出消費滿額捐,也多半採取消費者和商家各出一半的「對捐」形式(例如不久前某便利商店推出消費者購買一件產品賑災,就對捐一件),也就是商家須將可能的獲利,都挪為捐款,不能讓消費者嗅到一絲一毫的賺錢打算。
此次這家飯店的對捐活動之所以讓網友不滿,在於消費金額與捐款額度懸殊過大,加上飯店名氣大、營業額也大,卻在沒有表示要捐款賑災之前,也就是說,竟先推出一個讓網友覺得小氣的公益行銷,網友因而逕自認定飯店試圖從中牟利,遂引爆不滿。
非常時期的公益行銷操作務必細膩小心,因為這個時期的人民情感非常脆弱,而且需要發洩出口,別讓美意打折扣。
流風(台北市/企畫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