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八八水災志工發現,災民申請災害補助的表格繁複,建議政府要想辦法簡化。
這讓筆者想到日前看到的一項訊息。八八水災後的第三天,平面媒體即刊出政府「莫拉克颱風災後復原重建相關民眾濟助事項」訊息,內容從生活扶助、就學、就醫、就業、稅捐、房屋重建、融資,到電力及自來水修復,可說是巨細靡遺,但看到最後一欄「單一窗口」,筆者頓時傻眼,不僅多達十六個單位,甚至災民亟須的「就業」項目,都還依性質不同畫歸勞委會職訓局、福利局與勞保局等三單位,而且還須點選進入相關網站才能獲知相關資訊。
試想,災民逃難已身無一物,甭說證件已不知去向,內心的恐懼、焦慮更不言可喻,「災後症候群」令他們大幅降低耐心,密密麻麻文字看了不暈頭也難,怎還會平心靜氣的為自己爭取權益?政府若真有心,為何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實的「單一」窗口呢?更何況,收容的處所那來電腦可讓人上網呢?
重創南台灣,哀鴻遍野,雖有各界的愛心賑災與鼓勵,但對災民而言,艱辛的重建之路才正開始,災難適足以檢驗政治人物的承諾與能力,很不幸地,此次馬政府的危機處置「出奇慢」,實在對不起災民。
但「逝者已矣,來者可追」,馬政府真該警惕與改弦易轍,希望官員走過斷垣殘壁的災區,領受災民從恐懼、憤怒到茫然的眼神後,能痛定思痛,一舉將聞聲救苦從「心理狀態」落實成行動,因為「身受」才會「感同」,政策也才能穿透與感動人心,否則,不過是將同胞當成「業務對象」對待,只是另類的權力傲慢罷了。
子曰(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