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所述(六六一七):「又作轉生。係由靈魂轉世、生死輪迴之說而來。」若問:「輪迴的動力是什麼?」按《正法念處經》的解釋說(大正十七、一九九下):「生死流轉,從生至生;業鎖所繫,流轉世間。」我們之所以會來到這世間,是因過去世所造種種的業力之牽引所致,所謂「業力如風,善業風故,吹諸眾生,好處受樂;惡業風故,吹諸眾生,惡處受苦,然所住處,不由業起。」(出自《大乘義章》大正四四、六○二下)
又在哪生死輪迴呢?《佛光大辭典》說(一二九八):「六道,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等,有善惡等級之別。眾生由其未盡之業,故於六道中受無窮流轉生死輪迴之苦,稱為六道輪迴。」即知人死之後,不一定能轉世再生而為人,卻有可能因善惡業而輪轉於天上、畜生、地獄等繼續生死輪迴。又《增一阿含經》說(大正二.七三八下):「一者貪欲使、二者瞋恚使、三者憍慢使、四者癡使、五者疑使、六者見使、七者欲世間使。使眾生之類,永處幽闇,纏結其身,流轉世間,無有休息,亦不能知生死根原。」眾生雖有追求幸福的本能,卻錯以為此幸福只是針對個人來談的,為了捍衛自己種種的權益,遇到種種境界時,第一個標準就變成「自己第一,大眾第二。」的計較分別。不知生死根源者,總是在貪、瞋、癡、慢、疑、偏見等煩惱纏縛中沉浮不定,流轉不息。
又應當如何遠離這七種煩惱束縛呢?《增一阿含經》又說(大正二、七三九上):「此眾生類,為七使流轉生死,永不得解。我今亦為此七使所繫,不得解脫,爾時,復作是念,此七使為用何治之!復重思惟,此七使者,當用七覺意治之,我當思惟七覺意,思惟七覺意時,有漏心盡,便得解脫,後成無上正真之道。」即知是在提醒世人,要能不在六道中流轉不息,應當謹言慎行,留意當下每個起心動念,是否了了分明,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造下種種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