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天然災害 必須有專業部會統一事權 以整合環境與資源 避免生態失衡釀災
八八水災凸顯治災、防洪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目前水、土、林等自然環境資源,分別由不同部會掌理,因權責分散難以整合,針對環境問題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影響行政效率及救災。
四月時,行政院討論組織改造,決定成立環境資源部,針對水、土、林做整合規畫,避免生態環境失衡,不利國家永續發展,然而政府的腳步總是慢,不到四個月,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愈發顯得成立環境資源部的迫切性。
其實成立環境資源部不始於今年四月,而是早在二○○二年游錫←擔任行政院長時即已提出,當時即規畫把環保署業務納入,並把經濟部的水利、農委會水土保持及內政部國土規畫等業務,也由環資部掌管;但民進黨主政時效率不彰,未能完成此一新部會的組成,拖延至政黨輪替,才重新提出,政府的行政效能低落,也是八八水災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又多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環境資源問題嚴峻,因此整合環境與資源保育國土是正確的,其中「水」是關鍵,唯有整合水資源功能,對每條河川做統合規畫,聯繫上游的森林及自然保育、中游的水資源管理、下游的水質監控,才能避免濫墾與濫建對水土的破壞,既涵蓄水源,又能減少水庫疏洪對擴大水災,同時降低洪水濁度,減少停水或限水的可能性。
美國《紐約時報》九日引述軍方與情報分析家的說法指出,氣候變遷將對美國構成嚴厲的戰略挑戰,必須及早因應嚴重暴風雨、乾旱、人口大遷徙及流行性疾病的衝擊。
盱衡情勢,成立環境資源部已是當務之急,政府在八八水災善後處理告一段落後,必須著手進行,才能做到事前防洪,事後減少救災範圍,避免人力、物力及財產的浪費與損失。
張菽(台東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