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飛兔走」,用來比喻日月運行,表示日子過得飛快。而其形成與遠古人認為太陽中有金烏,月亮中有玉兔所留下的美麗傳說有關。
根據《山海經》等古籍記述,中國遠古時代有個太陽神話的傳說,太陽裡有隻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因此古代人將「金烏」稱作太陽的別名,也稱為赤烏、三足鳥。
三足鳥,原本是專為西王母取食的神鳥,牠具有高超無比的本領,能日行幾萬里,做起事來從不感覺疲倦,也不曾偷閒。因此,頗得西王母歡心,特別賜予一個親切的美名,稱為「踆烏」,並命其定居太陽,同時賦予新任務。
三足鳥定居太陽後,任務就是每天背著太陽,在天際自東往西巡行,日復一日,永不停歇。在《山海經》有段記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烏即「金烏」,亦是三足鳥。
現存的三足鳥圖像,是目前世界上紀錄太陽黑子的最原始圖像,比歐洲人早八百年發現。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在《靈憲》明確記載:「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像鳥而三趾」。
漢人不但在書中記錄,同時也將圖像刻出,在紙張並不普及的當時,就刻在當時常見的磚瓦上,稱為「畫像磚」。此件三足鳥肖形印,是參考畫像磚所鑿刻而成。
烏是主體,三足是特徵,舉左足,姿態昂揚,以圓形圈邊,完成後敲鑿,使作品樸拙,顯示出歲月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