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坐像吸睛 內藏佛舍利五輪塔 南宋時期湛海法師帶回 守護平安渡海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佛教傳入日本逾千年,奈良國立博物館即日起至八月三十日,舉行「聖地寧波:日本佛教一千三百年源流」特展,備受矚目的是一尊由中國南宋傳入的楊貴妃觀音坐像,內部被發現藏有佛舍利的五輪塔。
五輪塔是世界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佛教思想的體現,日本從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八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使用五輪塔作為供養塔和墓石。館方表示,在日本以外幾乎沒有這種樣式,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此座位於高一百四十四公分的觀音坐像胸部中央的五輪塔,目前還未知其材質,塔底有三顆舍利。
該坐像是由泉湧寺開山祖師祖←的弟子湛海,於一二三○
年從當時的南宋帶回日本。泉湧寺寶物館心照殿研究員西谷功表示,湛海可能請中國工匠製作和守護航海安全的普陀山觀音像相似的佛像,五輪塔也可能是應湛海要求放置的。
此次特展,展出反映佛教從寧波東傳日本的佛教繪畫和造像,八月八日起並將舉辦相關學術研討會,展覽由奈良國立博物館、讀賣新聞社、NHK奈良放送局合辦,浙江省文物局和上海博物館等協辦,展出浙江省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等收藏的珍貴文物展品一百七十九件,包括一級文物五件(組)等二十五件(組)展品,由浙江省博物館等提供。
日本本土原只有泛神宗教、神道教,六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傳入日本,千餘年來,成為日本政治、社會的主導力量之一。推行大化革新的聖德天子,更在憲法中規定尊佛,提倡背誦佛教經文,朝廷則使用佛教儀式,授僧侶官職,並大興廟宇建設。
八世紀初之大寶律法,更將佛教正式納入國家制度,為僧侶立法。日本國內六十餘省,均被要求建立國分寺,供奉佛祖,讀誦經文,以圖鎮護國家。八世紀末,恆武天皇命大僧人空海及最澄赴唐留學,以期在歸國後對佛教進行改革。
空海和最澄法師於唐朝修學歸國後,分別建立了真言宗和天台宗,對佛教改革居功厥偉。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法師,到中國學習禪法的祖庭浙江省寧波天童寺,寺內建有道元禪師得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