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知識經濟的時代,「全民閱讀」的數量與品質已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透過「終身學習」才足以因應瞬息多變的廿一世紀。而人間佛教推動閱讀,則立足於「生命教育」的觀點,期望閱讀與生活的體證、經驗、思惟契合,文字一旦有了層次的深入,才能漸漸產生自覺的力量;而自覺,正是認識自己、安頓身心的第一步。以文教起家的佛光山,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理念中,強調文化傳播、教育深耕的重要。
從一九五七年,星雲大師擔任了「覺世月刊」總編輯開始,一九五九年「佛教文化服務處」相繼展開了整理、翻譯佛教經論,以及出版、流通,一直到「普門雜誌」、「佛光出版社」、「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香海文化出版社」、「人間福報」一一的成立,以及分布在美國、澳洲、南美洲、歐洲、亞洲的「國際翻譯中心」所從事的數十種外語翻譯佛學著作等,四十餘年來為佛教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
自一九六五年起創辦佛教叢林學院,培養無數佛教青年加入弘法的行列,如今散佈在全球各地,使佛教的文化教育,藉其所設立的道場作為弘揚的據點,再透過制度化、生活化、現代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國際化、人間化之後,再度呼籲所有百萬信眾為「生活書香化」的開展而努力。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
為此,二○○二年一月一日正式成立「人間佛教讀書會」,全球同步為「全民閱讀—生活書香化」的實踐而開跑,這期間從台灣本島到海外,同步或分別舉辦了三百餘場的全民閱讀宣導及培訓課程,其所培訓的讀書會帶領人已超過七千餘位。甚至受到馬來西亞教育部的肯定,響應推廣全民閱讀,並受邀前往為大馬終身學習計劃作人才之培訓,推廣地方含括了校園、企業、社區、監獄,以及家庭、團體,每年舉辦「全民閱讀博覽會」,邀請全國各地及亞洲各國讀書會齊聚一堂,透過交流分享,將閱讀的理念擴散開來,至今已成立兩千餘個讀書會群裡,潛移默化了數萬人的生命,透過「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引領學風,為國際佛光會再造知性的「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