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到時擔當,無米煮番薯湯。」這句話既豁達又寫實。地瓜又被稱為番薯,早年社會貧窮,物資缺乏,米糧常歉收,沒有米可下鍋,只好改吃雜糧,台灣盛產地瓜,番薯就用來「瓜」代米糧。
家庭主婦要照顧一家老小,煮爛易嚼的番薯粥給老人止饑,番薯飯給一家之主帶便當,力挺他在職場打拚,番薯湯留著自己喝。小孩喜歡變花樣,炸番薯籤、番薯條,有時到郊外挖個洞升火焢窯,俗稱焢番薯。
也有番薯入菜,比如粉蒸肉,就是用肉沾上蒸肉粉,放在番薯上蒸,味道不輸芋頭,粉蒸排骨也可依法炮製,講究的人會把排骨先炸一下,不過較油膩。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野其摩」,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有人叫賣「野其摩!野其摩!」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到底賣什麼?其實就是蜜糖番薯,番薯用糖煮,綿綿甜甜很好吃,尤其下午工作一段時間,血糖下降,正好可以補充體力。
近來烤番薯也很流行,口味愈來愈多元,有人加上起司或蜜糖。雖番薯烤焦別有風味,但烤焦的東西有礙健康,少吃為妙,有一種不直接烤的烤番薯更好。
很多蔬果生食熟食皆宜,軟硬皆可,唯有番薯一定要熟食,且吃軟不吃硬。小時候有人生吃番薯,大人都會警告,生吃番薯會長蛔蟲,可能番薯味甜,蛔蟲會在上面產卵。
現在番薯已被視為養生食品,有益排便,不過吃多了脹氣,容易放屁,大庭廣眾,會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