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夫周記】變化多端的番薯

煮夫 |2009.07.21
481觀看次
字級



「時到時擔當,無米煮番薯湯。」這句話既豁達又寫實。地瓜又被稱為番薯,早年社會貧窮,物資缺乏,米糧常歉收,沒有米可下鍋,只好改吃雜糧,台灣盛產地瓜,番薯就用來「瓜」代米糧。

家庭主婦要照顧一家老小,煮爛易嚼的番薯粥給老人止饑,番薯飯給一家之主帶便當,力挺他在職場打拚,番薯湯留著自己喝。小孩喜歡變花樣,炸番薯籤、番薯條,有時到郊外挖個洞升火焢窯,俗稱焢番薯。

也有番薯入菜,比如粉蒸肉,就是用肉沾上蒸肉粉,放在番薯上蒸,味道不輸芋頭,粉蒸排骨也可依法炮製,講究的人會把排骨先炸一下,不過較油膩。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野其摩」,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有人叫賣「野其摩!野其摩!」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到底賣什麼?其實就是蜜糖番薯,番薯用糖煮,綿綿甜甜很好吃,尤其下午工作一段時間,血糖下降,正好可以補充體力。

近來烤番薯也很流行,口味愈來愈多元,有人加上起司或蜜糖。雖番薯烤焦別有風味,但烤焦的東西有礙健康,少吃為妙,有一種不直接烤的烤番薯更好。

很多蔬果生食熟食皆宜,軟硬皆可,唯有番薯一定要熟食,且吃軟不吃硬。小時候有人生吃番薯,大人都會警告,生吃番薯會長蛔蟲,可能番薯味甜,蛔蟲會在上面產卵。

現在番薯已被視為養生食品,有益排便,不過吃多了脹氣,容易放屁,大庭廣眾,會很尷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