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不同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在心得感言裡,都同樣流露出「閱讀」後的喜悅與感動,繼而發自內心對星雲大師生起一份由衷的敬佩與感恩。

舉喻說譬 理事圓融
「人間萬事」是星雲大師繼「迷悟之間」、「星雲法語」之後,為《人間福報》撰寫的頭版專欗,自二○○六年四月一日起,至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為期三年。隨後在讀者熱切期盼下,很快便輯成套書出版,名為《生命的萬花筒》,共分「人我觀、價值觀、人生觀、生活觀、道德觀、社會觀、倫理觀、時空觀、歷史觀、生死觀、生命觀、修持觀」等十二冊。
所謂「人間萬事」,正如大師在「自序」裡說,舉凡人世間的林林總總,包括人情、人性、人心的善惡、好壞之探討,家庭、社會、世間的問題、現象之分析,宇宙、人生、生命的真理、奧妙之窮究等,都是大師寫作的題材,也是大師下筆為文的主旨所在。
大師透過一篇篇短文,具體而微的刻畫出人間萬象與眾生實相。大師平時開示說法、為文寫作,一向很重視「事理圓融」,同時也善於「舉喻說譬」,因此文中不但「有理、有事,有知識、有趣聞,有隱喻、有明示,有現象的分析、有問題的探討」;尤其大師的文字簡潔洗練,思惟機智幽默,即使面對一些嚴肅的人生課題,或是紛陳繁雜的世間景況,大師都能用輕鬆活潑的筆觸,引導大眾在談笑風生之餘,進一步深思人生的哲理,並針對問題所在加以探討,繼而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
妙文佳作 先睹為快
由於大師的「人間萬事」內容豐富多元,因此在結集出書之前,已經有不少學校的教師,把他當作「生命教育」及「國文」的教學教材,也有許多家長用來教育子女,當成「家訓」傳家,更多的人則視為「人生百科全書」,拿來當作自己的修行寶典。
大師在「人間萬事」專欄裡,把他畢生修行的體驗與智慧,化為平易親切的文字,讀來雋永有味,一直廣受讀者喜愛,回響十分熱烈。因此數月前《生命的萬花筒》套書出版之際,《人間福報》特別舉辦一次「人間萬事讀後感」徵文比賽,結果正如預期,參賽者十分踴躍,在眾多的徵文當中,經過初審、複審、決審後,順利選出前三名及佳作五十篇。
本人因為參與複審工作,因此得以先睹為快地閱讀了不少入圍的妙文佳作,可以說篇篇精彩,個個「真情流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評審過程中,主辦單位為了力求客觀、公正,每篇文章均未具名,也沒有背景資料。但是從他們抒發閱讀「人間萬事」的感動與受用中,都毫不避諱的表明身份,當中有受刑人,有癌症患者,有金融風暴衝擊下飽受工作困擾的銀行經理,有備嘗生活壓力的一般上班族與家庭主婦,也有退休的銀髮族,以及一些中學生、大學生,甚至各級學校的老師、教授等。
這麼多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背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他們讀「人間萬事」,自然有不同的取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需求。但是在眾多的不同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在心得感言裡,都同樣流露出「閱讀」後的喜悅與感動,繼而發自內心對星雲大師生起一份由衷的敬佩與感恩。
從無聲處 聽得雷響
有一位乳癌患者,回想起二年前,在她開刀後接受化療期間,因為藥物反應造成身體極度不適,讓她飽受病苦折磨,幾度都想自我了結,以死來求得解脫。
正當她活得又痛、又累、又怨、又恨,對人生感到沮喪、害怕、絕望、無助的時候,朋友介紹她看《人間福報》,因此得以閱讀大師的「人間萬事」。大師的一段話,給了她求生的意志,讓她的生命獲得重生,大師說:「人生不外生與死兩個課題,生命的價值就是愛,生命的意義就是惜;有愛,就有生機;有愛,就有存在;有愛,就有延續。」
剎那之間,她形容自己,像是「從無聲處聽得雷響」,大師的話字字句句都像長了翅膀似的,帶著她飛越心靈的重重陰霾,讓她從絕望的深淵裡,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湛藍晴空,頓時心中一片明亮,喜悅、感動的淚水就像決堤一樣,簌簌地流個不停。
大師的話,在緊要關頭適時引領她走出人生的底谷,讓她對生命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之後,她慢慢發現,大師在「人間萬事」中經常談「人生」,談「生命」,談「因果」。印象最深刻的有四句話,大師說:「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經過大師的文字一喝,她好像忽然一下子「懂了」,她了解到「凡事有因必然有果」,「因果」其實就是生命的密碼!於是開始學習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自暴自棄。她告訴自己,會得癌症,一定是飲食不當、熬夜不對、生活紊亂、作息失常,既然是自己造成的劫難,就要自己承受。
明白了因果道理以後,她積極從事公益活動,主動到醫院為漸凍人服務;從為人服務中,她忘記了病痛,也找到了生命的活力泉源。
去年,她不但獲得「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以及癌症協會特別獎,同時被母校選為傑出校友,甚至她的生命故事還被拍成電視劇。這一切,如她所說,都是因為受到大師的文章所鼓舞,因為大師的思想所啟發,因而讓一個瀕死的生命,重新找到生機。
回頭不難 一念之間
另外還有一例,故事的主角同樣曾經深陷在人生極大的困境中。他是一位受刑人,有一天,母親到監獄會面,臨別時隔著鐵窗對他說:「你真的沒救了,自己好自為之吧!」母親說這句話時,失望的臉上寫滿了無可奈何的哀傷,那一幕,讓他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幾天之後,正困頓於不知該如何面對母親,不知該如何正視自己的錯誤時,隨手拿起了當天的《人間福報》瀏覽,映入眼簾的是星雲大師的「人間萬事」〈膝蓋〉一文。大師在文中寫道:「兒女寫信給父母,開頭敬語都用『父母大人膝下』。『膝下』的意思,就是:我依戀、跪拜在您的膝前、膝下,接受您的教誨。兒女向父母行禮跪拜,表示孝敬;不跪拜,則難以表示兒女的恭敬之心。」
短短的幾行字,看似平常的話,卻像千斤錘似的重重撞擊著這位受刑人的心,他回想起自己前半段的人生,從學生時代就與同學在外遊蕩,胡混度日,所過的都是荒唐的歲月,尤其現在身陷囹圄,必然深深傷透了父母的心。想到自己的不孝,雖然現在悔悟,但已無法挽回鑄下的過錯。不過他相信,世間最難割捨的是親情,只要自己真心懺悔,母親一定能原諒自己。於是他當下決定寫一封信給媽媽:
「母親大人膝下:愚兒不孝,惹您傷心了。自幼您栽培孩兒不遺餘力,今孩兒竟鑄成大錯、敗壞門風,但盼母親能保重身體,兒在此會誠心懺悔,以期能早日返鄉孝順您,請母親勿念!愚兒 敬上」
花了一星期的時間,艱難的完成這封信,寄出後果然沒多久就收到母親的來信。母親在信上說:「媽媽從來就不曾放棄你,只是要讓你明白,必須懂得對自己負責,犯錯並不可恥,但要有改正的勇氣和決心;很欣喜你能瞭解這人生難得的一課,媽媽很高興。」
接到母親回信的這一刻,難以言喻的歡喜與感動,讓他由衷的感謝「幸得大師的文章醍醐灌頂,才不至淪為自怨自悲的境地!」因為經過了這人生難得的一課,也讓他了解到「原來回頭不難,只在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念之間」,往往是受到一個人、一件事、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所影響。所以,「一念之間」很重要,「一句話」更是影響深遠。
佛法世法 交相融會
星雲大師曾說,當他行腳在世界各地弘法時,經常有信徒要求說:「大師,請您為我開示一句話」。「一句話」豈是那麼容易說的!一句話要能說得讓人受用,並不容易!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總是希望求得大師的一句話開示?而大師的一句話,或是一篇文章,又為什麼總能帶給那麼多人終生受用呢?
探討箇中的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大師不但佛學素養深厚,世間學問也很淵博,尤其豐富的人生歷練,加上多年的修行體驗,讓他對人間萬事都有透澈的了悟,對芸芸眾生更有深切的悲愍情懷,因此在「佛法、世法交相融會應用」下,他能把博大精深的佛學,化為一句句平易親切的語言,或是一篇篇行雲流水的文章,深入淺出地闡述人生之道。
大師把過去一般人誤以為玄妙深奧、不問人間世事的「出世」佛法,化為一篇篇關懷社會人生的精彩文章,成為普羅大眾迷惘時的人生指南、苦悶時的精神食糧,這就難怪很多讀者在閱讀「人間萬事」後,感佩、讚嘆大師的智慧之餘,更是驚訝於「佛法原來也可以這麼平易親切,這麼充滿人情味與實用性」。於是乎,他們也就毫不保留的,把領悟後的歡喜,把受用後的感動,情不自禁的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
分享善念 逢凶化吉
例如,去年九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倒閉,造成全球金融大風暴,有一位在金融界服務多年的銀行經理,因為受到這股風暴衝擊,每天早上都要做一番心理武裝,才敢鼓起勇氣上班。因為只要到了銀行,馬上就會有情緒失控的客戶上門,或是在電話裡咆哮、←罵。行裡的同仁一個個害怕到連電話都不敢接,但他是分行經理,完全沒有逃的理由。
那一陣子,他甚至連回家都擔心,會不會有失控的客戶在家門口出現,心中一直無法平靜。有一天,正在犯愁、發呆的當下,順手拿起一份《人間福報》,沒想到當天的「人間萬事」,大師正好談到有關這次金融風暴人們的心態與心情。剎那之間,他那積壓已久的委屈,彷彿一下子找到了出口,於是他又順手把幾天前的《人間報福》拿出來,一口氣讀了好幾篇「人間萬事」,內容從人性的「貪欲」到人心的「貧乏」,大師的字字句句都觸動了他那找不到解藥的憂慮,他發現原來生命的很多現象,其實都是可以用一顆清明、簡單的心去找到出口的。而自己煎熬多時的苦,其實就在每天清晨信箱的報紙裡,從中就可以得到舒緩,但自己之前卻錯過了太多!
因為有這樣的發現,從此他每天都在期待,希望從《人間福報》裡找到新的重生。在此同時,只要他讀了「人間萬事」有所感時,就會試著跟孩子們分享,結果發現,從此親子關係更為融洽,家庭氣氛更加和樂。
他認為這樣的福分不應該自己一人獨享,於是念頭一轉:「我的客戶也許也需要這樣不用言語的撫慰!」心中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他立刻著手去做,他把所有讓他感動的文章,從「人間萬事」到「另類財富」,一篇篇加以整理後,全文移到銀行的桌面上。
剛開始,客戶來來去去,他也不知道誰會去看?不過他每周都會更新一次。有一天,客戶看到新的文章,喜悅地對他說:「有新的故事←!」當下他的心情無比激動,發現原來人性是那樣的柔軟,只要自己多一份用心,其實是很容易找到共鳴的人!
慢慢地,這些文章不只在客戶間流傳,連學校的老師都拿來當作讀書會的教材。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別的分行還在處理不斷湧入的不理性客戶時,他的分行卻奇蹟式的發生善的循環,大家從文章、故事中,發現原來大家的心是可以這樣的接近!而他自己也覺得,經過自己把心態調整之後,雖然不見得能達成公司的使命,卻是找到了心中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後來,他調職到了另外一家分行,陪著到新分行就任的,就是這份《人間福報》。他很有所感的說:「我們處在銅臭味重又最現實的環境,而這二年來我從『人間萬事』,體會到所有的『萬事』都是來自於『心』,我帶著一群為五斗米留在銀行的人,我只告訴他們『凡事出於善念,必能逢凶化吉』。」
現在的他,只覺得自己的心好清好透,不再是虛華的快樂,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悅。一直到現在,他仍然一如過去,繼續在行內的桌面上張貼好文章,一心期待所有客戶在等候的同時,都能有不一樣的幸福與心境。
人生,難免會遇到逆境,即使在平時的家庭生活裡,先生在外工作,固然有工作上的壓力,太太在家操持家務,一樣有持家理財的難處。「人間萬事」能為上述的銀行經理排解工作上的壓力,「人間萬事」也是眾多家庭主婦養兒育女,甚至是自我充實的心靈指南。
(本文中篇刊載於明日原「心靈花園」版)
編按:今日福報佛學院暫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