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講--佛教對宗教常識的看法

 |2006.04.09
524觀看次
字級

民主開放的世代,尊重多元平權的時代,並不代表人們可以沒有原則,也不代表人們可以不假思索而盲信所有的權威或強勢。同樣的,人們面對強調宗教信仰自由的生活世界,又眼見宗教信仰對身心健康、臨終關懷等研究數據,就盲信一切的代表神異的權威,這是非常危險的宗教信仰。畢竟人們之所以需要有宗教信仰,無非是為了讓自己能在現有的生活世界中身心安頓下來,善解生活中種種的困惑,善盡人生在世有益於社會大眾的責任。就算是選擇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培養對宗教信仰的普通常識,不只是於己無害,更能不隨宗教亂象而隨風起舞,以有利促進社會的和諧與明理。

其實,正確的宗教信仰,就如同擁有了富足的生活,令我們內外清淨莊嚴,能為我們帶來現世與未來的福德因緣,遵循著信仰的生活實踐,即可福慧增長,走向快樂自在的彼岸。正確宗教信仰的可貴,就有如盲人點起了智慧之光,在茫茫的生死苦海裡,千年難逢,萬劫難遇。有了信仰,就像擁有一座發電廠,不僅照亮自己的未來人生路,更也能照亮別人。正確的信仰,有如得甘露的清泉,隨時滋潤枯竭的心靈,解除生死愛欲的飢渴,也能像擁有萬頃良田,能夠令自他富有與安樂。

既然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則宗教信仰者就當知「善」不是一僦即成的;而是透過不斷的學習與修正而漸漸體悟的。因此,就算是相同的宗教信仰,追隨者的層次也有種種的不同。最優者,會以正知正見做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導原則,以六度萬行開發自我的靈明自性;次等者,則自願以教條儀規約束我們的思惟與言行;更差的,則可能淪於追逐標榜神通、靈異的人、事、物,而擾亂自己原本還算過得去的生活,甚至不明不白損失了錢財或地位等,豈可不慎乎!

因此,除了追究是誰在妖言惑眾,追查是誰在假宗教之名,而逐一己之私利,或是無奈地眼見似與宗教信仰有關的亂象而因噎廢食;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這些受害者又有多少正確的宗教常識,或是個人慣性思惟與言行所致,例如人云亦云、一窩蜂等心態,這些都是從不會去想「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合理嗎?」因此,《華嚴經》說:「正見牢固,離諸妄見。」此正是不受宗教種種標新立異的現象所迷惑的精神。例如,別人放光不等於自己就能即刻放光,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特異功能不是物品可以販售,也不是文化產業可以經由文字、影像等來傳遞,也是有因有緣的,佛教認為也是與個人過去的業力及其定力有關。

事實上,在禪門裡,舉凡勞動作務、搬柴運水、吃茶洗碗,乃至語默動止等,都蘊含無上的神通妙用,如惠能的「磨房舂米」、法眼的「雲水隨緣」、趙州的「到地獄去」、慧海的「吃飯睡覺」、黃龍與洞山的「焚香靜坐」等,都為我們揭開神通的神祕面紗。其實神通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人類經驗的累積,文明的演進,智慧的開發,所創造出的科技文明,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這些智慧的結晶,無非也都是神通的運用。唯有以不貪、不瞋、不癡的心,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自能過著「於世財寶能知足,獲得無漏七聖財。」的富足生活。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冊 第十六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