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著名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昨日上午心臟病突發病逝醫院,享年九十八歲。他一生從事東方文化研究,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北京大學已成立治喪委員會,著手治喪事宜。
西元一九一一年出生的季羨林,是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精通十二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季羨林大學時主修德文,後來又攻讀梵文。他說:「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係徹底研究,或許能有所發現。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
他作品甚多,在翻譯方面有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的《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古印度笈多王朝文學大師迦梨陀娑的經典劇本《沙恭達羅》等;在學術著作則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印度簡史》、《現代佛學大系》等十幾餘本,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研究貢獻良多,即使在病房還每天堅持讀書寫作。季羡林備受關注的新書《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