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的聯合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事事讓你分心 你該如何專心」。文中有一位溫妮芙芮‧蓋勒格夫人寫了一本專注學指南《全神貫注》,指導人們如何在這個分心的時代,學習專心。而精神科學家也開始研究提高注意力的療法。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的腳步變得更快,生活也因而變得更加忙碌。我們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情,除了要忙工作上的事,還要解決家裡的事。而當社會進入現代化的模式,人們不只有智慧型手機,還有電腦、電視機、MP4播放機等等,這些不斷讓我們在感官上受到刺激,因此我們的心時常處在分心的狀態。
現代人習慣同時做很多事情,然而,若我們仔細地觀察我們的心念,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無法一心多用。蓋勒格女士說:「一心多用是種迷思,同一時間沒辦法做兩件事。注意力的機制就是選擇:不是注意這個,就是注意那個。」因為我們習慣擾亂注意力安住於當下的本性,使得我們的心盲目地隨境所轉,最後變得身心疲憊。
星雲大師主張人生要忙,有時候為生活忙,有時候為精神忙,有時候為自己忙,有時候為別人忙。我們的人生應該適當地在生活和精神、自己和他人方面找到平衡點,這樣才能有效地忙出人生的活力、人生的價值。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為生活忙,為別人忙,而不懂得為精神忙,為自己忙,我們很快就會被生活的瑣事擊倒。我們可以跟樹木學習,白天吸收二氧化碳,為大眾提供新鮮的氧氣,就像我們每天為生活忙,為大眾忙。到了夜晚,我們則像樹木吸收氧氣一樣,補充我們精神上的養分,為生活充電。如此,我們每天就可以毫不間斷地為大地服務。
其實,在這個多變的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真正能夠擁有與把握的。世間的定律即是無常,因此,我們不必執著於得失、利弊、毀譽及苦樂當中。如果我們能夠以不變的清淨心,面對萬變的世間,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像祖師大德們一樣,身忙而心不盲,藉著生活的節奏,心無所住地活出喜悅,活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