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充電室】多吃素 少發炎

吳德里 |2009.07.09
608觀看次
字級


人會生病有百分之七十的原因,是自己胡吃瞎想整出來的。受到東方醫學注重身心靈整體調適,及中醫的「上醫醫於未疾」,預防疾病於未然的觀念所啟發,西方醫學最近愈來愈注意保健,除了重視定期體格檢查的效益,和探討如何調劑身心靈平衡,如今的西醫更注重人體全系統的保健研究。

美國的水質研究發現,紐約地下水道其實充滿了人體所排泄出,沒消化完的膠囊維他命,人們服食的維他命真的充分被人體吸收,而起到應有的效果嗎?人體本來就有把食物分解成維他命的功能,天天補充會不會反而喪失原本具有的功能?

除了這些令人起疑的問題,再加上保健食品滿坑滿架,許多是來自世界各國,功效可疑的草藥萃取物,以致於西方科學家最近的研究項目,又漸漸移到究竟怎樣吃,才能活出美好生命的議題;有最勁道的說法之一,來自於諾貝爾獎得主Lederberg,他把人看作是與共生微生物構成的超級生物(superorganism),也啟發很多藥商從而大打廣告,開發所謂「益生菌」的健康食品市場。

腸道裡生活著一到兩公斤、多達一千多種細菌,很多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發生,都與這些細菌密切相關。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人無限制地想吃肉,並不是他真的喜歡吃肉,而是他的胃口已經被腸道裡的嗜肉菌群「控制」了,你會相信嗎?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趙立平教授,日前應邀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國際胃腸道功能會議上報告,指稱腸道菌群在慢性病的發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趙立平教授說,這一到兩公斤細菌需要大量的營養才能不停繁殖,以維持自己在腸內的數量,否則就會每天被人體排出,腸道裡很快就沒有細菌。因此,我們每天吃飯,不僅僅是滿足自己身體的需求,還要滿足腸道菌群的營養需要。

人體全身性的慢性炎症,主要是腸道菌群結構失調引起的。如果長期大量肉食,蔬果不足,嚴重失衡的營養結構,就會促進致病菌的生長,升高腸道內的抗原量,減少保護腸屏障功能的有益菌的量,造成腸壁通透性增加。結果是進入血液的抗原增加,雖然病菌並沒有進來,實際沒有感染的危險,但依然會刺激免疫系統,導致全身發炎。炎性因數會瀰散到全身,攻擊的其實是健康細胞。

在長期慢性炎症的打擊下,不同的人因遺傳體質不同,容易被破壞的機能不一樣,因而會患上不同的慢性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