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養鵝 防盜驅蛇

林長華 |2009.07.07
1237觀看次
字級

身穿白綾袍,頭戴黃紗帽。

走路慢騰騰,游泳像船搖。

這是民間一道猜動物的傳統謎語,謎底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家禽--鵝。

唐朝駱賓王七歲時寫過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寥寥十八字,形象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白鵝嬉水圖,堪稱膾炙人口的兒童詩。

鵝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家禽,魯迅先生在他小說《長命燈》裡就詼諧有趣地描繪了他小時候猜的鵝謎語:「白篷船,紅划楫,搖到對岸歇一歇,點心吃一些,戲文唱一出。」

生活中,戲謔一個人呆頭呆腦的,常常說他是「呆頭鵝」,其實鵝不僅不呆,鵝還是軍警界值得稱道的助手,史冊有載: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西元八一七年),有一個深夜,三州節度使李愬率領九千名兵士討伐吳元濟,為了掩蓋行軍中的響聲,他靈機一動地利用城郊蓄養的鵝群,「令擊之以混軍聲」,生擒了麻痹輕敵的吳元濟。

明末清初,也有個「朱阿堯養鵝守寨」的故事。話說廣東饒平縣海山島黃隆鄉的農民領袖朱阿堯在海山島聚義,為了抗擊清兵,構築了堅固的水寨,並在水寨周圍馴養鵝群,用以值更放哨。

由於義軍熟悉水性,防守嚴密,清兵在日間屢攻不下,就改成夜襲。但清兵一接近水寨,便被聽覺靈敏的鵝群發覺,頓時鵝聲大作,義軍聞訊立即出擊,四下響起喊殺聲,把偷襲的清兵殺得潰不成軍。

另外,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太平天國革命實踐家馮雲山暗地裡發動打造兵器時,也沿用此法,他令人養鵝成百上千,任其嘈叫以掩人耳目。

筆者的祖母是一位歸國華僑,她老人家說,印尼的華僑和山民習慣養鵝防蛇,說蛇最怕鵝糞,一旦沾上鵝糞,就會潰爛直至死亡。

其實養鵝防蛇之法中國史料早有記載,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仇池筆記》中就有記述:「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

直到現在,中國南方山區,仍沿用這種土辦法防盜驅蛇,作為看家和護牧的「哨兵」,因鵝糞有一股臭味,嗅覺靈敏的蛇聞此糞味便退避三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