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身障者築夢 進企業推藝文

記者李祖翔 |2009.07.04
2498觀看次
字級



視障豎笛家張林峰(左)今年入圍金曲獎後立即捐贈CD一百片給協會,希望身障者的夢想能藉協會的努力實現,他也獲協會頒贈榮譽會員。

記者李祖翔攝



身障者藝文推廣協會 打拚弱勢幸福 不僅穩定收入 也以技藝關懷社會

第二十屆金曲獎剛落幕,得獎者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在入圍者中的身心障礙團體,如視障音樂人張林峰的《來自角落》專輯製作團隊,雖然最後沒得獎,但讓曾獲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的他,覺得努力成果已逐漸發酵;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汲汲推動下,受到社會肯定不再是空談。

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與眾不同處在於,他們希望企業能進用身障者從事藝文類社會服務,替企業規畫社會關懷活動,這一步,他們確實成功跨出去,以視障者為例,他們不只是為企業員工按摩,還能用音樂服務人群。但秘書長朱萬花認為:「目前關懷活動還在起步階段,進用身障藝文者的觀念還需要普及。」

協會會員包括演唱《妳是我的眼》走紅流行樂壇的蕭煌奇、有「台灣貝多芬」之稱的黃東裕、全台首位視障製作人兼歌手的王俊傑、多次入圍金曲獎的豎笛音樂家張林峰等五十多人,其中有三十六名曾受企業進用,但朱萬花表示,政黨輪替後,主管機關不支持也不了解被進用的身障者,為何不用到機關工作,卻只做社會服務。

「若不是募款太困難,我們自己也可以站起來。」朱萬花說,協會成立那年,才兩個月就碰上九二一大地震,加上協會是藝文推廣性質,沒有急難救助弱勢者的服務,募款遭遇瓶頸,一度負債二百多萬,「我不希望身障朋友只是從事一般人認知的『按摩』,而忽視他們內心想要展現的夢想。」

「我們也擁有築夢的權利吧!」協會工作人員以共識堅持理念,一方面尋找有藝文細胞能站上舞台、卻沒有經濟能力的人。一方面為了籌措資金,協會出版法治教育有聲書、視障文學有聲書、視障人傳記、古典音樂有聲書、音樂CD。另外,也輔導企業進用身障者從事木雕、繪畫等藝術服務。

身障者藉藝文從事社會關懷工作,為自己賺取穩定收入,還能用走出低潮的經驗關懷想不開的人,這是「絕佳的生命故事」,也是活的教科書。當他們進入監所,演出生命歷程勸化收容人,到安養中心關懷長者及撫慰育幼院受創童心,甚至走入醫療院所鼓勵病患、幫助災區民眾重建信心等,如此善的循環讓人與人之間跨越歧見,讓社會各界彼此互助、療癒,我們怎能吝於支持的掌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