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研究發現,十位適婚的單身女性,多達七人沒有結婚,遠低於南韓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五五,日本的百分之三十九,顯示國人晚婚、不婚的現象多於鄰近國家,恐怕對未來人口結構產生衝擊。
男性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傳統觀念男大女小,三十歲到三十四歲的男性,一百個單身適婚男性,多達五十五人沒有結婚。
經建會說,由於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上限為五十歲,因此多數女性多在四十歲之前完成生育行為,所以國人不婚、晚婚現象如果持續下去,將導致女性的有效生育期間更為縮短,生育率恐將一路往下探。
此外,經建會也發現,民國九十年之後,國人第一次的結婚年齡也不斷延後,特別是女性,從二十六點四歲延後至二十八點一歲,遠較男性的三十點八歲延至三十一歲要更加明顯。
經建會分析,可能與台灣男性對外籍配偶接受度較高,而國內女性多半在適婚年齡過去之後,就不再試圖尋找結婚對象有關;再加上,女性的教育程度不斷升高,在經濟獨立、自我成就與社會價值觀改變的多重影響下,「走入家庭、生兒育女」,不再是新生代的優先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