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24} 四法得增長

本覺法師/文‧李鎬信/圖  |2009.07.02
683觀看次
字級



「好樂敬禮者,常尊於長老,四法得增長:壽美樂與力。」

——《法句經》


有一對夫婦,帶著年幼的孩子去禮拜佛陀,佛陀已經預知這個孩子會很短命,如實告訴了這對夫婦,焦急的父母向佛陀祈求延壽方法,佛陀便對在場弟子宣講四諦、人生苦、空、無常的道理,啟發眾人的覺悟。孩子及其父母藉此聽佛說法的功德,得以免除短命的業報,後來這個孩子每日精進修行,長大後再來禮拜佛陀,請教長壽之道,佛陀對他說了前面那段偈頌。

長壽、健康是最現實的生活欲望,佛陀告訴我們達成這個願望的具體要領,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要學會給予,不要自私自利的活著。

佛有次到憍薩羅國小鎮羈舍子,鎮民的族姓是迦摩羅,他們聽說佛來了就去拜見,說:「世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來到羈舍子,他們只解說、弘揚自己教義,而排斥其他教義;其他的梵志出家人來了,也同樣解說自己的教義,而排斥其他教義。我們感到迷惘,不知道在這些可敬的梵志中,到底誰說真實語、誰說妄語? 佛給了如此的教誡:「是的,迦摩羅人啊!你們的迷惘是正常的;因為對於一件可疑的事,是應當懷疑的。你們要注意,不可被流言、傳說所左右,也不可依據宗教典籍,或靠論理、推測,也不要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為實,只有在你自己確知某事是不善、錯誤、邪惡的時候,才可以革除他們,而當你自己確知某事是善良、美好的,那時你再信受奉行。」 

根據佛的教誨,「疑」是五蓋之一,能覆蔽人心,使不能如實見到真理,但疑不是一種罪惡,因為在佛教中並沒有盲信這一條。

西元前三世紀,印度的阿育王遵照佛陀寬容諒解的模範,恭敬供養其幅員內所有的宗教。這種寬容與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與佛教文明最珍視的理想之一。因此,在二千五百多年漫長的佛教史中,找不到一個佛教迫害他教的例子。佛教也從來不曾因為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它和平地傳遍了整個亞洲大陸,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論以什麼為藉口,都是絕對與佛的教誡相違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