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甚早,大學時代就加入佛學社,跑遍台灣各地道場的台北地方法院調查官葉苾芬,經佛光山金光明寺法師的推薦,第一次上佛光山,參加翰林學人聯誼會。
葉苾芬表示,初次造訪,課程安排緊湊,雖未能遍及各殿堂,從眼根攝受直覺佛光山就是個靈山勝境,像極了人間淨土;青翠行樹、梵宇僧樓、暮鼓晨鐘,依山勢建構,規畫周詳,其氣勢用「宏偉」、「殊勝」恰可概括。她指出,星雲大師提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已落實在信眾心中,放眼各處洋溢著推動人間佛教所呈現的優雅人文氣氛。
在「佛法與世法—佛教與人生」這堂課裡,她內心起了共鳴,深感心有戚戚焉!葉苾芬認為佛法生活化之後,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必定圓融,毫無窒礙;個人修持,也會柔和謙順,坦然自在。
葉苾芬服務於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專職輔導一時迷失的犯罪青少年。她得心應手,悠遊在「家族系統排列」輔導的專業裡,鼓勵被輔導的青少年到養老院、育幼院、植物人中心當義工,長養利他的慈悲心;抄寫《八十八佛大懺悔文》藉此認識自己、修養自己,懺悔改過,化解己身所造的業力;有時也請法師開示佛法,說因果關係,曉以正知、正見,以期遷善改過。
葉苾芬認為,不求回報的布施功德最不可思議!它能引發自性中的善根與善念,冰融層層業障,成功的扭轉人生。她分享一則心無所求,因持續布施而改變一生的成功個案。(黃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