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梁美圓大樹報導】翰林學人、勝鬘書院、人間大學、社區大學、及國際傑出青年禪學營等一千多位學員,二十七日齊聚佛光山舉辦各式活動,佛光山開山大師星雲大師特別於如來殿四樓大會堂,為所有學員講述「佛光山的組織與管理」,並巧說禪門另類管理藝術,最後三十分鐘開放提問,讓與會大眾增加對佛光山的了解與認同。
「佛教修行講的就是管理」,星雲大師表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些眼耳鼻舌身意的管理,就是所謂修行。」而阿彌陀佛對西方淨土的管理、地藏菩薩對地獄的管理、藥師如來對琉璃世界的管理、釋迦牟尼佛用六和敬、戒律來管理僧團,就是寺院管理。
大師引述《阿彌陀經》,說明極樂世界提供生活滿足,使心靈有依靠、讓思想淨化的管理學;對於地獄,大師指出「地獄本空由心造」及「此心能造此心消」,可以證實地藏菩薩用的不是恐嚇管理;觀世音菩薩聞苦救難、布施無畏正是以慈悲來管理的代表。
大師以「尊重對方、語言讚美、與人結緣…」等生活實例,與「普賢十大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相對應。大師表示,入佛門的第一課「皈依三寶」,代表「民主平等」,第二課「受持五戒」,是「自由」的最佳寫照;強調「滿面的笑容、滿口的好話、滿心的歡喜、滿手的好事」,就是管理「心」的妙方。
「讓千人在安靜有秩序中用膳,用的是什麼管理法?」「佛光山是快樂的製造工廠嗎?」「可否將普中籃球隊推廣到國際?」最後提問互動中,大師幽默風趣回應,老菩薩啦啦隊,因為替球隊加油打氣,平日腰痠背痛都不藥而癒,這樣已經是全民運動了;給人吃出笑容、吃出讚美、吃出歡喜,就是福慧雙修、自主自律的管理;大師點明用佛法、智慧、信仰、知識,來加強心的動力,每個人都是心靈工場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