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高盛集團去年在金融海嘯中靠政府紓困保住生機,如今傳出它因為今年上半年業績火紅,將發出創業一百四十年來最多的員工紅利。高盛此舉引發外界批評,認為無異於打了金融改革一巴掌。
高盛內部人士透露,由於競爭對手減少,加上外幣、債券、固定收入產品的交易收益陡增,使高盛的獲利攀升。高盛本為投資銀行,去年海嘯後,與摩根士丹利獲批准轉型成銀行控股公司。
高盛今年首季盈餘達十八點一億美元,半數將提撥作為今年員工紅利,預計第二季財報獲利比第一季還多。高盛去年發給九百七十三名銀行幹部各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紅利,理由是:不發巨額紅利將留不住一流人才。
高盛賺大錢,讓它在六月初獲得美國財政部許可,提前償還一百億美元的紓困貸款,得以擺脫嚴格限制發放紅利的規定。高盛現在的立場即是認為既然未欠政府的錢,所以政府不該干涉上市公司要發多少紅利給員工。
然而金融專家認為,投資銀行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容易造就過多財務槓桿、風險及紅利文化,正是這些導致金融體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