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一篇標題為「鴟鴞」的詩,描寫一隻失去了孩子的母鳥,仍然辛勤的築巢,其中有幾句:「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說:趁著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後,趕快用桑根的皮把鳥巢的空隙纏緊,只有把巢堅固了,才不怕別人侵害。
後來,大家把這幾句詩引伸為「未雨綢繆」,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準備,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綢繆」意指使之堅固,引申為事先預防之意,「綢」不可誤寫成「籌畫」的「籌」,「繆」也不是「計謀」的「謀」。
不少新新人類卻質疑:人生是否應該「未雨綢繆」,還是「即時行樂」?「即時行樂」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盡可能享受物質與慾望,但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好以後該過的生活,萬一面對困境,將措手不及難以招架,看來還是「未雨綢繆」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