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雲南省金平縣牛場坪村「莽人」羅開文和村裡數百名莽人,昨天從居住多年的茅草房搬進當地政府為他們建的兩層小樓,中國最後一批還在過原始生活的莽人群落開始現代人的新生活。
據中新社報導,莽人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小族群,二○○九年,才被歸族為布朗族。當地官員表示,金平莽人自稱「莽」,傣族稱其「岔滿」,越南人又稱「芒地奪」,還有「阿比」、「巴格然」等別稱,意為高山上的人。
專家認為,莽人可能是中國古代「百濮」族群的後裔,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一支。莽人一般身材不高,皮膚黝黑,雙腿粗壯有力。他們赤腳奔走如飛,負重百多斤。
男人過去以打獵為主,有時進深山狩獵一去就是幾天;女人則在家採集老林中的野果、野菜和從事一些簡單的農務。他們的群體精神很強,不管誰獲取獵物、野果等食物,都要和全寨分享,過著原始社會的生活。
據統計,現在莽人共有六百八十一人,分布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鎮南科村委會和烏丫坪村委會。一九四○年代,他們散居在中越邊境地區中國境內的高山密林之中,過著遊居遊耕的生活。
一九五○年代,中國政府動員他們出林定居定耕,雖然已定居五十餘年,但莽人長期居住在高山林邊,仍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生活極度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