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親和的人,聚居之處就是極樂。於村落林間,平地或丘陵,獲得覺悟者住的地方,彼處即歡喜地。」
--《法句經》
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在七寶池中蓮花化生的,池水名「八功德水」。八功德即: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充飢,且不論直接飲用或沐浴,都能令身體健康,長養六根。
生到極樂的眾生絕不是為了享樂,而是在美好的環境下成就他們修福修慧。每天早上,極樂眾生各以「衣祴」,即布袋之類,盛滿各種美妙的香花,不只供養阿彌陀佛,亦供養其他十萬億國土的佛。除了香花,還有能說法的鳥,不過眾鳥都是隨機示現說法,如果你要寂靜坐禪,雀鳥就會自然隱退。
極樂世界並不是想去就可以去的地方,想去極樂世界的人,必須要積累善行功德,心要專念「阿彌陀佛」聖號,身要實踐十善,如此必定可以在臨終時蒙佛菩薩接引,往生淨土,這樣的故事在經中比比皆是。
如前面偈頌所言,「獲得覺悟者住的地方,彼處即歡喜地。」阿彌陀佛發大願成就的極樂世界在西方,距這裡有十萬億佛土之遙,但是只要你能明心見性,當下就到淨土,沒有方向與距離之別;能廣行十善,善護身口意三業,此土就是極樂。
雖然極樂世界的外觀和內在非常華麗宜人,但那是「諸上善人聚會之處」,不是一般的善,是上善、至善、大善。唯有廣修善業,積功累德,才能得生。
佛法不從外得,佛陀強調人要開發自己本來具足的大智慧。在佛陀時代,舍利弗的弟弟年紀很小就出家,發願到樹林深處去修行以求證阿羅漢果。舍利弗在夏安居結束後,經佛陀許可,與佛陀一同進入樹林去看望他弟弟,後來佛陀對眾弟子說了本文開頭的偈頌,哪裡有證悟者,哪裡就是歡喜地。
過去有一位高僧大德留下一首偈頌:「毀辱真法門,侵害大佛事。默默常歡喜,一切深感謝。」細思其意,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對立,好壞、美醜、是非,人生的境遇不盡坦途。但是只要我們深信佛法,常隨佛行,默默的接受一切,就可以莊嚴這場人生佛事。聖人除心不除事,凡夫除事不除心。此心本是妄心,懂得了這個道理,就可以轉煩惱為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