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之仇」比喻深仇大恨;「戴」與「載」字義不同,因此不可誤用!
對於仇恨,儒家經典《禮記‧曲禮》曾有相當血性的表述:「父之讎(仇),弗與共戴天。」這種「不願跟仇人處在同一個世界」的說法,也見於孔子言論,如《禮記‧檀弓》曾記載子夏問孔子如何對待父母之仇,孔子回答:「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孔子在此強調「以直報怨」的精神,也肯定個人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去追求公平正義。
「車」部的「載」,音「ㄗㄞˇ」或「ㄗㄞˋ」,這個字涵蓋的意思較多,包括「用交通工具裝載客貨」,或「紀錄」,也指「年」而言,如車載斗量、記載、一年半載……等。
「戈」部的「戴」,則音「ㄉㄞˋ」,指「頂著」,或「把東西加在頭上」,也可以引申為「尊敬」之意,如披星戴月、戴帽子、愛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