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生命教育 外配親子溝通佳

記者李祖翔/文‧攝 |2009.06.13
696觀看次
字級



無論是新移民,還是遠從其他地區來的義工都很喜歡為愛奉獻。

記者李祖翔攝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大陸和印尼有沒有生命教育?即使沒有,也能學!

位於台北縣石碇鄉的永定國小有十一位義工媽媽,其中五位是外籍配偶,四位來自印尼,一位來自福建,為了走進小朋友世界,得到更好的溝通,她們認識生命教育課程,也從中釋放閉鎖自我,放開心胸當慈母,也當孩子的人生導師。

印尼的吳加麗說,因為想和小孩溝通,所以加入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舉辦的彩虹志工團,雖然備課很辛苦,也還在學華語,「但小朋友會以媽媽是彩虹志工為榮,而更愛和我講話。」吳愛珍則說,自從到學校當義工後,認識更多小朋友,才發現自己的小孩沒有不聽話,「透過當義工,當老師,我會願意接納孩子。」

陳愛珍跟吳愛珍長得很像,戲稱是來自印尼的姊妹,她對生命教育印象深刻,她說:「印尼的大人和小孩子地位分得很仔細,大人很專制,小孩子不可能和大人互動,沒有選擇親近的權力,但台灣卻有,而且當義工後,感情更融洽。」吳彩菊則是因為老師很照顧孩子,做義工當作報恩,沒想到和孩子的溝通也變好。

從福建嫁到台灣的陳梅金因工作繁重,小孩就讀第一年,她從未踏入學校半步,婆婆怕親子關係惡劣,她才到學校當義工,結果今年收到的母親節卡片很不同,平常很獨立的女兒知道媽媽有在為她付出,所以不再是應景的客套話,取而代之的是出自感情的文字,也讓媽媽察覺到她變得比以前還快樂。

擔任解讀生命教育的義工能這麼愛不釋手,義工媽媽鄭月理說,原因在於有太多感動,「感動是奉獻的動力。」義工改變很多人的生命,有被拱上台演行動劇的,有從內向變成敢於表現的,而就算過去沒有這些觀念,或者礙於經濟不能接觸正向生命教育,但「過去沒有,不表示現在不能學。」她們體會到美好的信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