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與我約在初春的午後,大學畢業後難得抽了一點空,重溫一下昔日的咖啡香,也想好好的關懷一下同窗七載的老友。幾個月不見,喜聞曾是不可一世的俠女終於喜事快近了,聽她談未來的另一半,真的有待嫁女兒心的嬌澀,老友也就義不容辭的分享自己一些小小的體會。
說著說著,卻猛然出現一聲長歎,原來是她自己是基督徒,而未來的婆婆是該社區土地公廟的信徒,小姑是佛教徒,與西方宗教似乎距離很遠,很擔心結婚後會不會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產生種種不愉快的磨擦?尤其是祭祖等問題,她並不是絕對反彈此項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但卻也是她一些親戚朋友的疑慮,更是她母親的一項焦慮。但是,她又如此深愛著對方,不同宗教信仰所帶來的可能性問題,是她最不想面對的問題,連婚禮是否要在教堂舉行,都成了爭論不休的焦點。
看她一臉小有憂喜交雜的樣子,令人不禁莞爾。我就與她表明,我也是佛教徒,而從未讓老友有任何的壓力與不知所措,也會聽她分享不同宗教的親身體驗,卻絲毫未讓她感到格格不入的狀況。其實,在今日天涯若比鄰的世代,欣賞的胸襟是該培養的。既然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就當以慈悲心、明理心面對不同的宗教並予以尊重之,才是民主的風範。天南地北聊了一下午,只是歡喜與好友分享了最近的生活體會,真的很美。聰穎的小莉聽我娓娓道來融和相處的技巧與心態,也似乎放下了不必要的焦慮,就像午後春陽的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