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亞洲、特別是生育年齡晚期女性,約有三分之一受經血過多的困擾,婦科醫師提醒,如因經血過多引發缺鐵性貧血、痛經等問題,應進一步諮詢適宜的治療。
六、七日於北京召開的「月經、避孕與女性健康」工作坊,來自亞洲各國醫師討論經血過多治療方針。
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科主任周明明說,月經周期失血超過八十毫升即為經血過多,因難以測量,可做血色素、血鐵素等檢驗是否有貧血現象。中國重慶西南醫院婦產科主任常青指出,在中國育齡女性貧血最主因就是經血過多。
芬蘭Hyvinkaa醫院婦產科主任赫斯康娜表示,根據數項研究顯示,育齡女性約有三分之一曾出現經血過多,來自中國醫師的統計也顯示,在亞洲三十到四十九歲育齡晚期,出現經血過多的風險會升高。
不少人最後選擇子宮切除,或是破壞子宮內膜的手術,但臨床發現其併發症比率偏高,而藥物治療上,目前已有複方避孕藥或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另外在英國、芬蘭以及中國等地,子宮內投藥系統(Mirena)使用率高,將其置入子宮內,會釋放微量黃體素,以抑制子宮內膜增生。
赫斯康娜於會中發表一項十年的臨床追蹤研究,收錄芬蘭五所大學醫院超過兩百位經血過多女性,比較子宮切除及子宮內投藥系統效益,接受Mirena比子宮切除女性,降低三成七的醫療支出及生產力損失,且泌尿道問題如感染、膀胱排空不全、尿失禁比例較少,必須使用雌激素比例較低。
至於Mirena可能增加卵巢囊腫比例,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錦榮說,由於黃體素作用,的確可能在使用早期出現良性卵巢囊腫,赫斯康娜的研究發現,切除子宮患者有百分之九發生卵巢囊腫,而Mirena組僅百分之三。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魏佑吉說,不少女性因為經血過多求診,開藥、治療後發現經血量減少,或是使用子宮內投藥系統,在體內釋放黃體素,有些幾乎沒有經血,擔心「不能排毒」,緊張地要求停藥。
魏佑吉強調,月經是因為子宮內膜增生,沒有受精即會剝落、排出,跟排毒沒有任何關係,而經血過多引發缺血性貧血、疲勞或其他身心問題,也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或骨盆感染、凝血病變等病症,應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