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佐丞(左)說,義診可以減肥、實現夢想、找到成就感和為社會服務,好處多多。
圖/林佐丞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走出診間義診,對我的工作更充滿熱情!」去年台南私人診所的牙醫師,帶領所有醫療人員到綠島義診,今年持續舉辦,結合兩間診所,醫師和助理共二十人,浩浩蕩蕩帶著十個大皮箱出發,三十三歲的院長暨發起人林佐丞笑說:「今年再去,有點像『回診』,只不過是醫師主動出擊。」
自行開業的林佐丞表示,從醫學院畢業後就一直有個夢想:「除了服務病人和賺錢外,就是有一天能走出去,沒有負擔地為社會奉獻,而醫師能做的就是義診了。」帶隊的牙醫連鎖總院長潘同益則覺得,幫助弱勢或經濟有困難的人需要很多資源,希望能從義診發現建立完善制度和資源的方式。
儘管林佐丞認為,綠島的觀光發展成熟,交通也不成問題,但島上沒有開業診所,僅有一間衛生所和駐所的一位牙醫師,到台東看牙的居民要花五十分鐘路程,像健保和行政程序規定的,一般牙齒必須「分次治療」,對當地居民就多了不少負擔,「所以我們義診,沒有束縛,都是一次做足,也有時間做衛教。」
令醫師和助理感到欣慰的是,綠島氣溫炎熱,醫師看診時揮汗如雨,但當地孩童卻沒有被家長寵壞的「文明病」,不但不需要花時間安撫,且不畏懼醫師,拔牙一點都不抗拒。林佐丞說:「在那裡,我們看到愈來愈稀少的『好的醫病關係』,小朋友看診的態度讓我們的成就感又回來了。」
三天休診又付出金錢、時間、精力去為人服務,怎麼有人甘願做這麼不划算的事?林佐丞說:「如果在意錢,就不會成行了。看診對醫師來說是一輩子的事,眼光應該放遠,生活換個方式,就有更多衝勁與熱情,也能珍惜原有環境。」從熱與累交織的環境返家,他說:「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心情就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