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測中心昨天公布今年第一次基測各科量尺分數總分PR值,和累積人數對照表,今年因量尺計算方式改變,考生粗心犯錯的「損失」降低,高分群的同分人數增多,使作文成了能否上第一志願的關鍵,加上作文滿分的考生變多,競爭更激烈。
各界面對這種情形肯定有不同解讀,但筆者企盼作文不要淪為補習的「當紅炸子雞」。
當初教育部宣布基測加考國文作文,教師、補教界代表等雖贊成,但多半保守,有老師建議作文單獨成一科,列為入學門檻,補教界也採觀望態度,甚至強調自己閱讀最重要,不一定要補習。
如今「風水輪流轉」,作文成了關鍵,特別是高分群,老師、補教界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尤其,家長在子女花心思「鞏固主科」,無暇他顧下,讓子女參加「作文速成班」成了必要之途,只是,作文補習若蔚為風氣,那將是災難。
筆者曾參加作文補習班,從上課伊始,所聞就是「起、承、轉、合」,「善用名言、諺語」,佳文名作更是堆滿案牘,本該是對人、事、物有所感的論述與抒發,成了公式化的刻板表達,寫作過程或許已檢視到思辨、邏輯、批判、統整、組織等能力,但那是被「訓練」出來,而非「體驗」所得,分數所呈現的不過是技巧、架構與背誦的結果,談不上心靈的悸動。
大環境的驟變,給了作文「鹹魚翻生」的機會,但在「變」與「不變」之間,回歸教學現場、培養悅讀能力才是根本,切莫本末倒置,讓小白老鼠喘不過氣來。
子曰(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