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慧寬法師十五日前進士林高商,走遍全台近千場校園演講的他,以輕鬆角度與同學們分享「生命饗宴--我的未來不是夢」。
創意需要被激發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猜一項物品,答案為石灰,經焚燒冶鍊後,成為有用之建築材料。其實生命也是如此,歷經過挫折、苦難淬練後,才會開創未來、實現夢想,讓未來不是夢。
曾有學生回答一個很有創意的答案--棺材,他解釋:「人要經過考試、戀愛等千錘百鍊,到百年之後送進火葬場讓烈火焚燒,而死後都不會抱怨所以無怨,變成骨灰後放入納骨塔內,即是留得清白在人間」。台灣向來教育孩子要中規中矩,於是學生的思考能力容易被侷限,創意也往往被抹殺,所以像這位能跳脫思考的孩子,更是需要鼓勵與激發。
人生該怎麼走,每個人的路線都不一樣,而態度及觀念也會影響未來。確定生涯規畫的第一步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專長,例如數學不好,但記憶力超強的人,可以選擇就讀外語。念自己有興趣的科目,雖然仍會有壓力,但是慢慢地就會感覺到自信。從認識自己當中肯定自己,進而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活出自己。

閱讀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你的興趣不是閱讀,就可以放棄嗎?其實,學習是獲得生活常識與技能的基本條件,例如便利超商推出集點換贈品活動,這時數學顯然重要;遇到胃痛的時候,如果學過健康教育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不會摸著頭跟醫生說胃痛。
所以,學習的心要如同海綿,盡量吸收,而學問就是「學」習與發「問」。
品德比學問重要
人生中比讀書更重要的是做人處事的「生命教育」。回想小時候表現良好時,學校會發寫有「品學兼優」的獎狀,為何不是「學品」兼優呢?這就表示品德跟學問比較起來,前者比後者更重要。
想要成為品德良好之人,可朝四顆「心」邁進:善良之心、尊重之心、正直之心和感恩之心。評斷一個人長得漂不漂亮時,要看他的心是美好還是醜陋。開發善良之心時,也要做到尊重自己和別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能加諸在他人或生物上。
正直的心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說了一個謊,就必須用更多謊言來圓,終究還是會被識破,反而更痛苦。如果要快樂、要幸福,就要時常保有感恩的心,這是邁向幸福人生的必備條件。擁有這四顆心,就能成為一個品德良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