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從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降為第四類或第五類 只需監測不必通報和隔離
【本報台北訊】國內十例新流感病例都是輕症,僅有一人發燒超過攝氏三十九度,症狀甚至比一般季節流感還輕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正考慮,將新流感從第一類法定傳染病,降級為第四類或第五類傳染病。
疫情中心發言人施文儀說,隨著科學證據愈來愈明確,防疫中心的專家正在討論,是否要將新流感從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和SARS同等級),降為第四類或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是指定傳染病,以偵測為主的防疫策略,只要監測不必通報,病患也不需要接受隔離治療。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則是新興傳染病,可以隨疫情發展而更改防疫策略。
施文儀表示,國內對新流感的關注該降溫了,防疫步調確實應該調整。但是防疫單位不會鬆懈,將持續補充防疫物資與疫情監測,請民眾放心。
疫情等級仍在黃燈第三級,防疫降級?施文儀表示,新流感的確多造成輕症,但六月可能有小流行。
目前十例新流感確認病例,都在第一時間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十人中除了案一、二、五出院外,其他仍在醫院,案八稍微咳嗽,一人曾發燒超過攝氏三十九度,其餘多是微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非常輕微的類流感症狀。
一般流感會突然發燒到攝氏三十九度,嚴重的喉嚨痛、肌肉痠痛,甚至併發肺炎、腦膜炎,但施文儀說,十例新流感病例不知是即時投藥的效果,或是病毒本來就不強,病患的症狀都非常輕微。
為何投藥數天後,仍有病毒的弱毒性反應?施文儀說,因為檢測方法非常敏感,即使病毒死亡,留在喉嚨的病毒殘骸還是監測得到,必須身體將病毒完全代謝之後,才會呈現陰性反應。
至於有公車司機戴口罩,表示是公司規範,施文儀表示,公車司機戴口罩會引發社區傳染的印象,沒必要,他會和公司溝通;活性碳口罩無法防細菌、病毒,建議戴外科平面口罩。
疫情中心指揮官葉金川指出,以目前高規格圍堵新流感策略,當進入秋冬,面臨第二波疫情,勢必要作靈活調整。他說,要視流行狀況及病毒致病力,調降防疫規格已是各國趨勢,以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並盡力維持正常生活。
但是他也強調,未來第二波疫情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除須密切注意南半球流行疫情外,應與WHO密切合作,並加強偵測本土流感病毒之可能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