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灣十年來洗腎成長一倍,每五百人就有一人洗腎,健保要拉高洗腎門檻,腎友連署自救。
為何台灣民眾洗腎率偏高?主要原因如下:
一、習慣性亂服藥物,及超過正常劑量服用,民眾總覺得加量服用藥效會更好,卻不知藥效沒有提高,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二、聽信廣告,不管藥品是否吻合治病需求,例如某種熱門指示用藥強調「不傷胃,快又有效」,結果原來是用來退燒的藥物,被民眾誤認為是治胃病的藥。
三、重複用藥,造成身體損害,因為專業人士無法滿足患者快速、簡單、神奇有效的期望,所以常有人已住院治療,還會偷服用秘方,期待神奇療效出現,卻不了解中西藥物的交互作用,仍會造成傷害。
非法廣告藥品、食品能夠暢行無阻的主因,就是正中民眾對治療的不切實際期待,後果堪虞,例如有人只因為痠痛或過敏,卻長期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製劑,等到發現血壓異常、月亮臉、犀牛肩,健康已如骨牌全盤倒光。
更嚴重的是,曾有病患肌酸酐已達l3mg/dl,等於是慢性腎炎末期,必須洗腎了,但不願下半輩子被洗腎綁住,拒絕洗腎,反而信街坊鄰居介紹的秘方,服用草藥雷公藤等,終因草藥中鉀離子含量過高,加上體內毒素無法排出,這位固執的女性患者在睡夢中往生了。
因此,政府在思考洗腎者健康時,應該要全面考量國人服藥過多、醫藥分業未落實,及藥師角色未能充分發揮。
藥師在進行藥事照護時,常會在病患家中發現有數公斤的剩藥,遑論民眾道聽塗說買來的不明藥品或食品,這不只是醫療資源浪費,病患缺乏用藥觀念及常識,也乏人聞問。
可是在政府的「十年長期照護計劃案」中,卻遺漏藥學專業人員,這顯示不僅民眾忽略用藥常識的重要性,就連公部門也疏忽了,忘記應該充分利用藥師「藥學專才」,指導民眾正確用藥觀念,而需要長期照護的患者也有人權,餵食「不適當的藥物」,是慢性扼殺患者的生存權。
陳映伶(高縣鳳山
/高縣藥師公會常務監事)
郭姿均(台北市
/藥師公會公共事務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