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比一比 烏賊勝章魚

 |2009.05.25
2303觀看次
字級

中研院研究 證實頭足類有聽覺 為了防天敵 烏賊音頻範圍較章魚廣

【本報台北訊】中研院研究團隊與台裔德籍研究生胡永安,研究頭足類動物聽覺,首次證明頭足類動物的平衡石也扮演聽覺感受細胞的功能,而且發現烏賊的聽力略勝章魚一籌。

專門研究魚類聽覺的中研院細生所研究員嚴宏洋,以自己開發的「聲音誘發腦波記錄法」,研究台灣常見的萊氏擬烏賊(俗稱軟絲、軟翅仔)和真章魚的聽覺。

這項研究需要肌肉麻醉,但頭足類耗氧度高,須在水中打入大量的純氧,讓脆弱的章魚和烏賊「被麻醉而不死亡」,是實驗中最困難的部分;這部分由論文第一作者胡永安包辦,在他「巧手安撫」下,章魚、烏賊都「乖乖地睡著」,使得研究獲得良好進展。

研究發現,烏賊的聽覺音頻範圍在四百到一千五百赫茲之間,而章魚最高只能聽到一千赫茲。

嚴宏洋解釋,烏賊聽力較章魚佳,與生活的環境有關。

他說,烏賊棲息在表層水域,較寬的音頻可以使牠們偵測到像是海豚、齒鯨的天敵;這些「烏賊殺手」獵食時都會發出聲音來定位獵物,烏賊也可以聽到牠們捕食對象發出的聲音。

而章魚是底棲動物,較高頻的聲音波長短,碰到海底岩石或珊瑚就會被擋掉,而波長長的低頻聲波會繞射,所以章魚的聽覺音頻不會高於一千赫茲。

研究團隊在烏賊的平衡石囊腔中注射具有「耳毒作用」的真黴素,以證實烏賊確實具有聽力。

嚴宏洋說,真黴素若與聽覺感受細胞接觸會造成聽覺功能受損。果然,在注射二十五分鐘後,就無法記錄到烏賊的聽覺腦波。

由於全球頭足類動物聽覺的研究相當少,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Faculty 1000」上,立即獲選為「最吸引注意論文」。

嚴宏洋表示,知道烏賊、章魚確實有聽覺後,「下一步將研究牠們在聽什麼聲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