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中央、聯大組團 參與柏克萊實驗室計畫 明年再進行逾20天飛行 為衛星任務做準備
【本報新竹訊】國家太空中心與清華、中央和聯合大學組織團隊,參加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太空科學實驗室「伽瑪射線太空天文儀器:康卜吞成像光譜儀(Nuclear Compton Telescope,NCT)」研製計畫,完成高空科學氣球飛行最長紀錄。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苗君易表示,NCT計畫所發展的儀器與技術,是下一代伽瑪射線天文學「康卜吞望遠鏡」的先鋒,對於高能天文物理的發展與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扮演重要角色。
苗君易指出,台灣NCT團隊是在美國當地時間五月十七日清晨七時三十分,愛美國新墨西哥州桑納堡美國太空總署哥倫比亞科學氣球中心基地發射升空,成功地釋出氣球,氣球攜帶NCT進入三十六至三十九公里高空進行儀器測試,並測量來自外太空的伽瑪射線。
他說,氣球在高空飛行三十八小時後,以降落傘降在亞利桑納州大峽谷附近四十號高速公路南方,離出發點八百六十五公里,創下內陸傳統高空科學氣球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這次次飛行,除了驗證NCT儀器外,也觀測從蟹狀星雲、天鵝座X-1及幾個活躍星系核所發射出來的伽瑪射線。
台灣NCT團隊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張祥光主持,負責伽瑪射線相關天文物理研究,共同主持人是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元翰,他與太空中心共同負責偵測器使用的電子電路板設計、製作,聯合大學能資系副教授黃明輝負責設計製造氣球飛行中所需要的獨立型太陽能電源系統。
至於NCT新偵測器的電子讀出系統,則由中央大學及太空中心團隊製作。
苗君易表示,二○○五年NCT第一次試飛時,只用兩個純鍺晶體偵測器,整體儀器耗電五百W,這次飛行使用十個純鍺晶體偵測器,儀器耗電不到三百W,達到輕量化與節能化目標。
他說,台灣NCT團隊成功完成任務,明年將進行超過二十天的長期氣球飛行,為未來的衛星任務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