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節能減碳,政府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但最新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有兩成八公車族有搭公車受傷或目睹他人受傷的經驗,最常見的是緊急煞車時跌倒、轉彎時未抓穩扶手。醫師發現,老人受傷比率最高,還常遭公車司機指責「動作太慢。」
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今年四月,針對台北市及周邊民眾進行「公車搭乘安全問卷調查」,發現搭公車受傷或目睹他人受傷的經驗中,以跌倒、撞傷、扭傷或夾傷最多,導致受傷原因是司機緊急煞車、轉彎或停車上下客時。
國泰醫院骨科醫師蔡凱宙就經常碰到在公車上跌倒的病人,以老人最多,還有病患頭顱出血需緊急開刀。甚至有人脾臟出血,必須與公車業者對簿公堂。他無奈表示,政府給老人搭公車優惠;但公車司機常嫌老人動作慢,讓老人很受傷。
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秘書長白璐說,調查發現,近三成公車族認為駕駛員不關懷年長或行動不便者,不等他們扶穩或坐好後就開車,還催促乘客上下車。白璐和蔡凱宙建議,政府應鼓勵優良司機,杜絕乘客受傷的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