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合併改制前天南、北兩地兩樣情,高雄市議會退回市府的「高雄縣市改制合併計畫書」,使合併案暫遭挫折;桃園縣則不分藍綠議員都認為「這是歷史的一刻,不容缺席」,無異議通過。
高雄縣市可能來不及在月底前,將合併計畫書送交內政部,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將嚴肅評估提覆議案的可行性。桃園則計畫,如果獲得行政院核定,未來桃園縣將更名為「桃園市」,議員席次將從五十九席減為四十七席,鄉鎮市民代表會全數取消。
一家歡樂一家愁,合併改制其實並非「有萬利而無一弊」,議員席次減少、鄉鎮市代會取消,即是所謂的「弊」;以高雄為例,陳菊也認為縣市合併後的議員應選席次縮減,應該是核心問題,希望能妥適處理。
陳菊更表示,縣市是否合併是政治議題,合併案能否通過要看國民黨的態度,非單純法律程序可以解決。陳菊此言也許不無道理,但由桃園的例子來看,「不分藍綠議員無異議通過」,可見這並不完全是政治議題,中國古諺「政通人和」則事無不成,也許除了縣市、地方選舉等各自的政治前途考量,陳菊自身也有應反省之處。
桃園縣政府表示,桃園縣是工商大縣,報繳稅金全國第一,多元族群融合,又是機場所在,「搭配航空城建設與發展,桃園縣宜單獨改制為直轄市」,這件事能否獲得行政院核定,還是未知數,但由藍綠議員認為這是歷史一刻,攜手合作,可見凡事不一定要泛政治化。
這兩天立法院為了集遊法、陸生來台、承認大陸學歷等案,鬧得如同兒戲,讓人看了不禁搖頭,大家不妨看看桃園的藍綠議員,他們的前瞻作為告訴國人,政治是可以合作,只要為民興利,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陳容昇(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