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常有病人表示自己每回小便時,尿液裡有許多的小泡泡,恐慌地詢問泌尿科醫師,自己是否罹患腎臟或膀胱的疾病。事實上,造成小便裡頭有許多泡泡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最常見的原因其實只是尿液衝擊水面,使空氣波動而產生的氣泡。
當尿液中有氣體形成,它的來源可能是來自體內,也可能由外界進入,正常尿液是不含所謂的空氣或其它氣體,但是如果有泌尿道感染且致病原為產氣菌種時,這些細菌在破壞並分解泌尿上皮或分解尿液時,就會產生氣體,導致排尿時產生泡泡或排氣的現象。
有些人因為病情需要接受內視鏡或手術等檢查及治療後,會因為由器械導入空氣、或泌尿器官因手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造成空氣進入腎臟、膀胱內而產生氣尿,這類內視鏡及手術所產生的氣尿大多在解一至二次小便後,空氣便會排出體外,並無大礙。
腎臟因慢性發炎、糖尿病或高血壓久了之後,可能引起腎臟病變,會導致蛋白尿,使尿液產生泡泡。
最麻煩的氣泡尿狀況就是由於大腸、輸尿管膀胱間產生瘻管,而這←管可能因為是嚴重的感染、腫瘤的侵犯或放射線照射而產生,於是腸胃道內的氣體也會進入膀胱而造成氣尿的情形。
若要釐清尿液中有許多小泡泡是否因為疾病所引起的,可至醫院做尿液常規檢查,確認小便是否有蛋白尿、血尿、或白血球增加的現象;也可觀察尿液的比重是否過高,如果有此現象,可能只是因為每日的喝水量太少,使得小便濃度太高而呈現茶色且氣泡多,正常人每天都要攝取兩公升以上的水分,只要多喝水便不致引起尿中太多泡泡的症狀。
若要排除是否因腎臟病變、大腸、輸尿管膀胱間產生瘻管而產生的氣尿,則須另外安排抽血、電腦斷層檢查以期進一步確認。
事實上,一旦發現尿中含有很多的泡泡,在經過尿液常規檢查後並無蛋白尿、血尿、或白血球增加的現象,就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平時多攝取水分,就可獲得改善。
(作者為衛生署竹東醫院泌尿科醫師 鍾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