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昨天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紀念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與多位學者昨天呼籲政府應推動古文運動,讓國人「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並強烈反對高中國文的授課時數由每周五節減為四節,反對文言文比率由百分之六十五減為百分之四十五,也反對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
多位教授也對教育部長鄭瑞城提出九大訴求:全面停止高中九八課綱;檢討九五課綱; 慎重修訂高中九九國文課綱,古文比率至少要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必修,國文每周至少五節課;九年一貫的國小每周至少十節課、國中國文至少六節課;恢復國立編譯館部編課本等。
前東吳和台北大學校長劉源俊昨天抨擊教育部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選修,是「文化小革命」,一定不會成功。他說,國文學界近年吹偏風,這偏風就是重抒情而輕論說,學生既缺乏論說的訓練,思想也愈趨空泛;這種考試方式讓學生國文程度低落。
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說,國內經濟雖受金融海嘯侵襲,但教育也在「經(典)溶(蝕)海嘯」中掙扎,嚴重性不下於伊斯蘭教徒沒了古蘭經,佛教徒少了佛經。她也以古代名家辛稼軒「讀論孟」的詞:「出門俯仰見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來形容古文的重要。
對於部分學者要求鄭瑞城下台救教育,鄭瑞城昨天表示,每年約五月初時,都會固定有一些學者對教改提出建議,今年有人要求他下台,他認為這是社會的多元聲音之一,他正面看待並感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