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舊金山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二十四日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演講會中,首度定義台海「現狀」,他認為美中台三方對現狀的認知,可總結為「四不一沒有」,這個定義符合三方共同利益。
馬英九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發表演說,題目是「台灣:推動和平與繁榮」,由柏克萊加大東亞研究所所長潘沛主持。
潘沛在提問時詢問,現狀一直在改變,中國也不斷增加軍備,在馬英九的想法裡,什麼是台海「現狀」?馬英九憑什麼認為這個「現狀」的定義,中國會接受?
馬英九回應,美中台三方賽局中,對於台海現狀,的確各自有不同解讀;就三方而言,對現狀可總結為陳總統在二○○○年就職演說所提及的「四不一沒有」。
馬英九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維持現狀的最好準則,只要以憲法為指標,不要去更動憲法條文,不宣布獨立,也不立刻與大陸統一,這就是現狀,這個定義符合美中台三方利益。
對於美國關切的軍購案,馬英九說,國民黨認為台灣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但自軍購案提出以來台灣所進行的十七個民調,只有其中五個民調顯示民眾是支持軍購案的。
馬英九說,即使他是最大在野黨的主席,也不能自己決定一切事情,還是要與立院黨團或其他政黨協商,達成共識;不過他也透露,「做決定的時間快到了!」
他指出,明年底立法院就要選舉,目前的二百二十五席立委將減至一百一十三席,至少有一半的立委要失業,競爭非常激烈;因此立委都非常注意民意變化,軍購案是否通過,國民黨立院黨團也不可能不在乎民意的變化。
有學生問到中國如果不撤飛彈,台灣是不是就無法談判?馬英九表示,如果雙方要談的是和平協議,撤飛彈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雙訪只是要談空運問題,那撤飛彈就不在討論之列,「這要視議題而定」。
馬英九當天還參加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國民黨檔案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黨史公開儀式;另外受到各界矚目的兩蔣日記也在同一時間宣布,將於本月三十一日開始,正式部分開放給全球學者進行研究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