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身手 新古典獻給舞蹈1甲子

記者郭士榛 |2009.04.28
860觀看次
字級

劉鳳學60年前起蒐集資料 創作原住民歌舞劇 棒球賽故事鋪陳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把自己當成祭品獻給舞蹈六十年,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今年推出大型原住民歌舞劇《雲豹之鄉》,結合舞蹈、音樂與戲劇的舞劇,主要講述兩位原住民棒球選手不論在惡劣環境或是艱苦生活中,憑著像雲豹般矯捷身手及堅韌生命力,努力尋夢的過程。

會以棒球做為舞劇故事,劉鳳學說,她一直都喜歡棒球,以前還熬夜看棒賽,她認為,棒球是有組織的,個人好不行,要全隊都好才可打出亮麗成績,打擊精準度就像舞蹈一樣。至於以原住民為故事發展主題,早在民國三十八年時,劉鳳學就開始收集原住民資料,四十三年起就有計畫的前往原住民鄉鎮,參與各種祭典。  (記者邱麗玥攝)

劉鳳學第一次接觸原住民舞蹈,是民國三十八年在花蓮縣鳳林鎮阿美族部落,使她對原住民舞蹈「著迷」。劉鳳學說:「這種狂喜是由於親身參與,每當參與時,總覺得自己的下肢似乎屬於大地,上半身卻屬於海洋,我的情緒往往被那蒼涼的歌聲所激動和激勵。」

《雲豹之鄉》由新古典舞團帶領九名原住民獨唱者、及五十位來自丹鳳國中、樟樹國中、和頭前國中的原住民青少年,約八十名演出者一起詮釋。

劉鳳學指出,《雲豹之鄉》試圖發展新的表演形式,嘗試結合歌唱、吟、道白、人聲(口哨)、樂器、身體動作等,建立非百老匯風格的原住民歌舞劇。

劉鳳學認為,百老匯的歌舞劇重在年輕人的愛情,但卻沒有重視到年輕人的智慧。而原住民不是沒文字就沒文化的族群,而是集合宗教、音樂、舞蹈,及人的意識產生的文化。和原住民經常接觸,劉鳳學指出,原住民是個很幽默的民族,在《雲豹之鄉》中很多歌詞都是原住民的即興唱出,不但歌詞文雅,同時也充份表達出感情。

《雲豹之鄉》以歌聲為主角,呈現原住民特有清亮、渾厚、深富感染力的獨唱以及盛大歌舞群唱;嘗試運用器樂配合吟唱和動作,呈現劇情張力。這次舞蹈動作設計方面,突破原住民固有舞蹈形式及排列,試圖在原住民舞蹈根基上再發展,將群體與個人動作以「輪舞」、「齊舞」、「對比」等方式呈現。

《雲豹之鄉》中,負責作曲的音樂家史擷詠表示,父親史惟亮曾收集許多原住民資料,這次運用收集作品,使他有著和原本不同道的父親,又走回同一條路上的感覺,史擷永說,舞劇中需要會舞、會唱和會演的人,他原本擔心是否要結合三項不同類別演員,沒想到舞者本身練好唱腔,並且大段連唱帶跳後,仍不會喘氣,讓他很佩服。

除此之外,台灣現代派詩人鄭愁予以及排灣族詩人亞榮隆‧撒可努作詞;金鐘獎最佳攝影鄧文斌設計影像合作。

《雲豹之鄉》六月五至七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