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蒼穹藍天為屋頂

滿謙 文‧攝影 |2009.04.27
823觀看次
字級

第一次去看葡萄牙里斯本的卡爾摩修道院(Convento do Carmo),當天和雅涵兩人卻吃了閉門羹,因為太晚去了,場地租給人舉行宴會,不得其門而入。

去年十一月到葡萄牙支援法會,中午抽空搭地鐵前往,首次在里斯本搭地鐵,內心卻十分雀躍,只因可體會孤僧萬里雲遊的情境,去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轉了兩趟車終於抵達了,但站立街頭茫茫然不知往哪個方向走,看看前方廣場上的雕塑,決定先往自由大道廣場上走去,行進在波浪型的廣場上令人一陣迷惑,這葡萄牙典型的地板彷彿令人置身海洋中,站在波浪上乘風快意,在不經意中竟然看到了那棟我要去的目標,於是以無屋頂的修道院為標的,一路向陡峭的斜坡前行。

卡爾摩修道院是中世紀里斯本哥德教堂的代表作之一,是葡萄牙若昂一世時期的年輕將軍皮耶阿爾裴斯(Nuno Alvares Pereira)所建,他在阿爾傑巴爾羅達之役(一三八五年)中,將他最後的八年歲月用於建造修道院,完成後的修道院無比莊嚴雄偉,然而不幸在一七五五年的十一月一日里斯本發生歐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修道院被震成目前的樣子,除了教堂主殿得以倖存,但屋頂全部駁落,只剩下四壁和中間一根根石柱挺立,它是大地震在里斯本少有的遺址。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無屋頂的修道院震出的形狀頗為「圓滿」,彷彿大自然的傑作,哥德式拱門高高的朝向天際,保留原有中殿的輪廓,一入大殿讓人可以體會當初修道院的雄偉壯闊,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中,充分展現了修道院的肅穆,顯現了建築物的英姿,是一種極致的美。這個景象令我體會到其實不是沒有屋頂,而是「以蒼穹藍天為屋頂,讓繁星點點垂下成為心靈桂冠的綴飾」,這實在是巧合天工的震落,如果不是大自然的力量,果真人工去敲碎,也無法成就目前的雄壯。

這棟地震後遺留下來的修道院一直並未修復原來的原貌,遺址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內,以讓世人認識這場歷史大災難,如今殘餘的中殿是最能形容當初動盪的情景,未被損毀遺跡和斐迪南一世的墓碑都成為考古學博物館的一部份。

我從這棟建築物中想起了當年葡萄牙是十八世紀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叱吒風雲,極盡繁榮奢侈,榮耀與繁華卻在大地震中灰飛煙滅了,自此,雄心大大受挫,帝國走向衰敗,里斯本在歐洲的中心地位也被取而代之。

雖然此次地震將里斯本夷為廢墟,使葡萄牙的政治經濟遭受重創,但也催生了現代地震科學,並拉開了葡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震後重建工作在當時的首相龐巴爾侯爵的領導下積極展開,並組織人力制定了一項如今被公認是十八世紀最好的城市重建方案,率先在歐洲實施了嚴格的建築設計施工規範,要求所有建築必須在磚石牆壁裏嵌入木樁支架,以便地震襲來時阻止牆壁倒塌。此外,里斯本市區的新建建築的核心部位,都採取了錯綜複雜的木樁籠式框架結構,這樣能夠幫助建築物分散掉地震的能量;重建工程使里斯本從地震的廢墟中站起來,重新復甦,煥發活力,重建後的城市格局方正,街道從山坡向河畔延伸,層次豐富,建築依地形高低錯落有致,更具有國際風格。

無屋頂的修道院讓我想起了去年五月中國四川的大地震,世人慘痛地目睹了它悲壯的變遷,悲傷之痛刻骨,無以數計的人走上街頭捐款賑災聊表寸心,但這場不幸的地震瞬間啟發了全世界人類的善心,尤其是廣大的中國社會的良知,所謂「天災無情,人間有愛」,讓世人從心底的真誠,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並更加珍惜短暫的人生,更能體會同體共生的意義,或許從四川的大地震中能重塑世人的信心,只要「信心不倒,生命充滿無限希望和未來。」

從大地震震盪後的無屋頂的修道院遺址,我看到了大破壞後並非一切沒有了,而是大建設的起步,是無限、無盡的愛心湧現,願生命以蒼穹藍天為屋頂,讓繁星點點垂下成為心靈桂冠的綴飾,讓我們祝福四川!祝福世間!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